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19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是根据您的需求准备的,本资讯仅供参考请勿轻率决定。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教案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教学方案的设定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1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习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2

《100以内加减混合》本节课是学生在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能够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公共汽车上下车人数的变化这一情景导入新课。公共汽车上原来有67人,到南山站后,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对于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学生可以自主的应用前面所学习的笔算的方法列两个竖式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最后老师再强调这个简便写法要注意的地方。这里很容易忽视引导学生67-25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车25人后,车上还剩多少人,42+28这一步求的是上来28人后,车上现在有多少人。我发现学生对于单纯的计算可以模仿老师或者例题可以学会,算理学生也能理解,但是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把计算跟解决问题分开了,或者列出算式就开始教怎么算,其实每步计算的时候,我们都该引导孩子这步是解决的什么问题。这点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们不能为了计算而教计算,现在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可以先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计算可以慢慢的教,我们还是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3

这是一节开放课,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5的口诀教学中是从算式入手来编制口诀,在这里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或者是想让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有点新意吧,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有什么特点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话,在此时完全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口诀和其对应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诀多了一个乘号,算式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口诀是中文大写,如果把算式中的乘号盖住的话就能得到其对应的乘法口诀,那么口诀的来源也显而易见了。想要学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学生不悟了。为了使学生对口诀的结果记忆更加深刻,我安排了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摆出9个2,记得当时说出了4点要求。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2)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3)边摆边把14页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我认为指出要求过多,不知学生是否听懂或记住。自认为四点要求条理清楚,之所以提出要求的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在做数学时有的放矢,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问题,而且在第三点提出后又恐担心学生不知道表格的意思,在电脑屏幕上理解了一下每一格所表示的含义,看来插入理解表格学生还是可以看懂的,看来的确有画蛇添足之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4

第一次上课由于学生活动量多,导致最后一个活动“动手设计表演队列”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达不到此次活动的目的。组内老师认为应该把学生动手笔答小卷子的活动放到最后,这样可以机动处理,在第二次课上,我进行得很顺利,同时也能够留有充足的时间处理前面的问题,不像第一次讲课那么急促了。综合这两次课,虽然同上一个内容,但每次课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己在教学技能的不足上也有了一定的改正。

1·两次课注意了以前讲课罗嗦、重复学生的话的毛病。

以前讲课,对于学生刚刚回答的问题,我总是再重复讲一遍,目的上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际上助长了学生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的毛病。在本组老师的再三指正下,我在这两次课上,尽力克制自己这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就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解决,采用简单的语言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我发现没有老师的重复,学生能够听懂,这样节省出了很多时间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了数学课教师语言应该注意简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继续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课堂上注意了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及时给予一定的反馈。

以前自己急于进行教学进度,对于学生课堂上生成的一些问题或想法,我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并给予合适的反馈,这样错过了认识学生在某方面知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两次课上,我注意了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发现在简单的问题中学生也容易出错,这需要老师及时指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课堂教学上,老师给予学生反馈不只表现在课堂纠错上,还要及时捕捉学生表述不清的地方,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等,对于复习课,更要帮助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选择。在这节课上,学生在根据体育用品统计表提问题时,有的学生提出了“参加比赛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12+8+4=30,我追问了学生是怎么计算的,目的是在计算连加运算式时要学会观察,学会使用“凑十法”。在处理智慧老人的挑战选择合适的体育用品这个问题中,有的学生购买了多个同样的体育用品,采用的是连加的计算方法,我注意到了引导学生用更为简便的乘法来计算,这样培养学生进行算法优化的意识。但在处理这个问题中,我没有进行小结,应该把连加和乘法进行对比,让学生从感观上认识,乘法的确比连加简单,认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设计教案时注意了过渡语的使用。

在以前教学时很少在使用过渡语上下工夫,通过这次课,我发现创设符合问题情境的过渡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过渡语贯穿整节课,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另一个角度上让学生认识到事情有起因、经过、结果。他们在处理某个环节的问题时,从而认识到这个环节是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培养了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的态度。

4.做好备课,充分想到学生根据题目可能会引发出的想法,针对这些想法要有所准备。

在以这些为基础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思考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力求把解决问题的环节简单化,避免形式上的繁琐。第一节试讲课,当电脑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的问题“24名学生参加50米跑步比赛,怎样分组最合理?”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后集体汇报交流。学生们根据乘法口诀认为分为2组、3组、4组、6组、8组。接着我问:选择哪种方案最合理?学生进行讨论,大多认可分为4组和6组这两种方案,由于我缺乏经验,急于按照教案去走,没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分为4组,因为操场上有4条跑道。”他的回答符合我备课时的思路,我马上认可了答案,并总结要根据操场的跑道条数来选择合理的分组方案。具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也在我的总结下机械地认可了这种方案。上完课后意识到自己在这道题上理解错了,混淆了小组接力跑和赛跑的.方式。在第二节课上我进行了调整。当出示问题情境时,问学生:每组有几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答案是2人、3人、4人、6人、8人,接着学生小组讨论选择哪种最合理。学生根据跑道的条数能很快地选择每组4人的方案,再接着利用乘法口诀计算出分成6组。当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分为4组也可以,一条跑道一个组。由于在备课时考虑到了学生可能会出现这种思路,因此,我当场让4个组前6名学生起立,让他们模拟比赛,结果大家发现这是接力赛跑,与题目的要求不同。这样的引导既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又能有效地把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学生通过解决这道实际问题,从实际情况中区分了两种赛跑的不同方式,加深了对题目的理解。

这节课存在着一些不足,如:

1·教态不自然,缺乏跟学生交流的亲切感。

在课堂上生动幽默的语言更容易和学生交流,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我在课堂上缺乏这些,比较生硬、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技巧。

2.对于学生的活动缺乏小结,没有充分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

如学生动手设计表演队列活动,我要求同学合作给18个学生设计表演队列,并写出算式表示表示表演的总人数是18人。我发现有的学生设计得很有规律,算式很容易写出来,而有的学生设计没有规律,面对种种情况,我应该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有规律,这样才能写出算式,但我没有点明,只是让设计有规律的学生展示了,那些设计没有规律的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第二次课我注意了这个问题,达到的效果好一些,可见教师的活动小结很重要。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学游戏的方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力目标: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口诀,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回家路上”主题图一幅,抢答卡片,“找新家”的数字卡片。

二、情境导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且还办了一所动物学校呢。瞧,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正在回家的路上呢!

请你仔细地观察图画,从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请同位的同学互相交流,等一下给大家汇报,好吗?开始!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四、提问及解答。

1、提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指名提问,并指名回答,及时板书。

3、你还有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写在课堂本上,并解答出来。

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既能发现问题,还能用乘法解决问题,接下来,我想考考大家的口算,愿意吗?要求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同位的同学说口诀。明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请打开书第23页,你是怎样看这幅图的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请把乘法算式写在书上。

瞧,动物们盖起了两座漂亮的楼房,他们都忙着往新家里搬呢,你能帮他们找到家门吗?

六、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已经学会2、3、4、5的口诀,你觉得学口诀有用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口诀的例子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6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钟表上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打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所以我设置了以下的环节。

1、谈话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20xx,北京》课文引入10时08分,这个时刻,进而引导学生一起认识钟面。

2、探索新知:充分利用钟面这一学具,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拨一拨,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钟面上的小格和大格体会时针走一小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 5分,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通过师动手操作时间走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1时=60分这一难点。

3、理解应用,巩固新知:学生通过读一读、连一连,我拨你说的小游戏及时把知识内化,巩固。

4、全课小结

课堂上我根据自己的设计尽量让学生多说,引导学生多发现、总结。可是事实上还是引导得不顾好,学生说得不够多,还是以老师为主导地位了,放的不够,不能做到由扶到放的过程,而且自身的语言不够精炼、有些知识点总是重复来重复去,其实有时只需要用很精练的语言准确的表述一下即可。除了语言外,板书也不够精炼,教师写的东西太多了,其实只需要把重要的知识间简洁的写出来即可,像一些方法小结可以不用板书,只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让学生理解即可。而且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让他们看这么多的字是很辛苦的,而且他们也不喜欢。板书最好图文并茂。从一开始我发现课堂上最难的是时间的把握,时间的分配不合理,详细不当,其实我的重点是:学生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而我却在学生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没能把课时的内容按计划讲完,书本上的一些习题都没有时间讲。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15分钟左右,所以重点一般要在15分钟之内讲完,学生在这关键的15分钟把知识点学会,在剩下的时间尽管学生开开小差没什么大碍了。可是我的课堂却总是做不到这点,在处理重点和时间上还需不断提高、学习。

但这次我的课堂的管理上好了很多,学生也表现很积极,我在课堂上也逐渐做到关注到大部分的学生,是不是知道巡视学生,对于学生一些无关的回答能够适当应付,语言上有了进步。继续努力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7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前一段学习2—5的乘法口诀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编写口诀的经验。能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加以运用。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仍存在个体差异,比如说有些学生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了,但不是建立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正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境的创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应用所学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编出的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鼓励评价中,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分析、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是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熟记口诀。难点是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利用青蛙的谜语导入,并将小青蛙贯穿于整堂课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我利用8道口算题对 2到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复习,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小青蛙的粘贴画这一情境图,注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编口诀,并且自己去发现口诀的规律,这种教学方法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究的机会。编完口诀、找完规律以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口诀,教师再运用拍手背、开火车背、师生对口令、齐背等方式来检查记忆效果。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些练习既有看口诀、写算式的形式,又有动物藏题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我是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化解了本课的重难点。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在个别环节的处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当之处,教师的语言、教态也缺乏感染力,班级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尚待改善之处,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8

教学地位: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并且在本单元的《做家务》、《需要几个轮子》、《可爱的小青蛙》等课中,已初步接触了乘法口诀的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1)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关键:

通过小组合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教学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激趣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学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本节课准备指导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落实素质教育;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张桌子,四条腿;两张桌子,八条腿;……

一双筷子,有两根;两双筷子,有四根;……

一只手,五根手指;两只手,十根手指;……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很多地方都能应用到这些乘法口诀。你看,动物学校开学了,学习一天后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瞧!他们在回家路上多高兴!

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后面的提问题做铺垫,故要引导学生说出:在回家路上,我们看到了河里面有四艘小船,每艘船上有四只小动物……

(二)问题二:根据你们观察到的内容提出与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Www.Zy185.cOm

2.小组汇报展示。

3.师板书整理。

引导学生说出“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轮,共六人参加,淘汰三人,剩下三人获胜,派发小礼品。

六道算式是:2_6= 3_4= 4_6= 3_8= 3_6= 2_9=

音乐起第一次撤掉数字24的椅子,第二次撤掉数字12的椅子,第三次,找到座位的三人获胜!

后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设计这个游戏的小秘密?生:有两道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补充:在乘法口诀表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口诀不同,但结果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是一样的口诀。我们在后面还要继续学习。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里,大家今天玩得开心吗?开心之余,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9

《100以内数加减法》的整十加减整十数,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简单在以前口算练习中80%学生已经学会,于是我决定采取学生主动学习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由情境导入,让学生提问并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说说是如何算的。

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尝试用简洁易记的口诀来总结算法。如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去加一位数,再用得数加整数。学生讨论总结出许多口诀,“个位加个位,后加十”、“先加个,再加十位”、“个加个,再加十”……学生说过之后,又让同学找一找你喜欢的口诀,并说说理由。发言中,学生认识了口诀需要尽可能抓住重点、简单容易记忆。

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的奥秘,体验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丰富感受,点燃智慧的火花,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口决学习法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方法、整理方法和复习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总结学习口诀,从而体验和感受口诀学习法,并通过评比自己喜欢的口诀,了解编写口诀的一些基本要求。这个方面的知识不是教师理论的讲解,而是学生自己实践中的亲身感受,这种认识可以更加深刻的融入记忆深处。教师在学习中需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与认识实践中的各种知识和体会。

我让学生多做些练习来巩固算法,学生不同解法,我给予一定的肯定,但让孩子比较出最科学的方法,然后计算。我觉得学生学得较好,只是要多加一些游戏可能学生会更感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10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导入环节,和学生进行拍手游戏,老师先拍几下,学生比老师多拍几下、少拍几下,然后让学生把老师和学生拍的次数画一画,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这个导入环节的练习为本节课的新课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打下基础。 在探究新知环节的第一个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呈现主题图后,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四个过程: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口答。在怎样解答环节,体现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自主发展”策略,让学生借助导入环节的经验,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然后借助课件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对解答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和检验。在第二个例题,我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独立完成。

在展示交流环节,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交流,让学生互评,说一说几号作业更好,为什么?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说到点子上,效果较好。当在交流为什么用减法时,学生说是因为求比谁少而用减法,为了不让学生形成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明白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所以我调整了练习环节的练习题设计:原来的习题设计是课本上的习题,而改为班级的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教学。处理不太恰当的地方:

1、在出示主题图时,缺少了有一点德育渗透。

2、在更改习题的处理上,有点仓促,如果在处理的细一些,让学生列式算一算,明白不是说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而是分析要求的问题是大数还是小数,会更好些。

3、课堂环节不够完整,没有小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范文 篇11

《分桃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两个教学班的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实录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桃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猴分完桃子,猴爸爸又请小猴来分6个小木块;分完小木块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等。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整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学目标也在得以一个一个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爱心也得到发挥,他们是在帮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物解决问题中度过。学生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三、学生创新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许多学生极具个性,在研究相同的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研究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问题中,二班有一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分鱼的方法:鱼缸里的小鱼有红、黄、灰3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鱼有4条,我把其中的4代表四只小猫,而3种颜色代表每只猫分到的鱼,这样就会快把他们平均分开了。说实话,在学生说鱼的颜色之前,我根本没有注意12 条鱼的不同之处。是学生的细心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的教学更充实,更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多么重要。

四、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