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

时间:2023-04-27

关于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精选7篇。

一名负责的教师一定会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在教案当中体现出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要注意有什么事项呢?也许下面的“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正合你意!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并诵古诗。

3、激起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在课外学了许多古诗,现在谁愿意将课外学习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诗:

板书:

13古诗两首

3、出示课件:

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做什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板书:

所见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1、自读古诗:

读完后读给同桌听一听,互查读音。

2、检查自读情况:

⑴出示生字卡:

所,牧,捕,蝉,闭,立。

⑵注意翘舌音:

蝉。

⑶小组识记生字。

⑷开火车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2、出示课件:

师指牧童与黄牛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3、放录音(牧童唱歌)问:

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样?

(歌声振林樾)

4、课件出示:

蝉声。

5、师诵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闭上嘴的牧童会怎么做?

6、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再来读一读:

⑴指名读。

⑵男女读。

⑶齐读。

四、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朗读:

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⑴引背。

⑵同桌对背。

⑶齐背。

2、生扮演诗人到画面前诵读古诗。

五、拓展

想一想:

牧童是怎样捉蝉的呢?他捉到蝉了吗?把这些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同时讲解。

4、生先描红,再练习写,师巡视。

5、评价。

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篇2】

教学目标:回顾前两首,学习后一首,知识迁移训练。

教学步骤:

一、回顾前两首中一些句子的翻译解释。

二、检查感情背诵前两首诗。

三、学习后一首。

1、常识:赵翼,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鸥北,江苏阳湖人。本诗选自《鸥北集》,是评论诗人诗歌的。

2、翻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新鲜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3、讨论: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诗篇,万人传诵,现在读来,已不新鲜。)唯有创新

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才能领先。

(每个朝代,都出才人,领导诗坛,开新诗风。)

4、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请欣赏他的另外两首论诗诗:

5、你所知道的现代诗人,你所读过的现代诗歌中,有哪些带上了创新意识的色彩的?

6、迁移训练:你认为,我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展开讨论,可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组材、炼句等不同环节的方面去考虑。)

7、你能就眼前的人、事、物吟诵出两句诗句来吗?

8、有感情地背诵《论诗》。

9、布置作业:默写这三首诗。

一、学习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一: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赏析二: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

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背诵全诗

小结: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背诵并默写

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习主动质疑,主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这种庞大的动物是什么?(鲸)

1、出示多媒体,导入:

一天,东海龙王兴致特别高,想举行一个规模盛大的鱼类联欢会,比一比哪一种鱼最聪明,表演的节目最棒,得到名次的给予重奖。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地点,顺利地通过由蟹将军把守的赛场的大门。鲸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想溜进去凑凑热闹,去拿个大奖。当它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蟹将军挡在门外说:“你不属于鱼类,不能入内参加。”鲸振振有辞地说:“我就是鱼,不然大家怎么都叫我鲸鱼呢?”

T:鲸和蟹到底谁说得对?分学习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

T:刚才读课文,你们已经了解了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你们还想了解有关鲸更多的知识吗?(自读自悟。)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3、指名学生为本课设计板书:

T:鲸的特点实在太有趣了,鲸哪方面的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学生交流感悟,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鲸的特点:

(如找有关句子朗读、画简笔画、看图辨别须鲸和齿鲸、分角色读等。)

二、质疑释疑

学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让我们来到大海边,亲自面对鲸提问,对于提出的问题,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比一比,看谁表现得最棒?

学生边质疑释疑,老师边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解决课堂上的疑难问题。

三、分角色扮演,复述鲸的知识

T: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把自己想象成海洋博物馆里的讲解员,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介绍有关鲸的知识。

2、把自己想象成一头虎鲸或须鲸,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向别人介绍鲸的特点。

T:先准备两分钟。

指名学生上台讲。

评议。

四、自选作业

1、把鲸某一方面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

2、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抓住某动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断。

3、上网查找或课外阅读有关鲸或其他海洋生物的书。

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诵诗。

教学难点

诗意的理解和“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解题

板书:所见

认读“所”,正音,注意平舌音。

读题,解题:

这首诗就是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情景。

过渡:

诗人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要求:

读准字音,把每一句诗读通顺。

(启发:遇到困难可以怎么办?)

2、抽生读:

随机出示生字,正音。[笔墨评语网 BMRbH.coM]

3、再读:

重点指导2、3句的字音。

4、同桌互读:

正音、评议。

三、再读悟境,演绎品趣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现在你们是诗中的牧童,而我就是诗人,我在树林中散步,我看到了什么呢?

(作观望状)

2、师生互动,演绎悟境:

⑴生交流自己在干什么。

(通过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补充,理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⑵让学生演演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通过师的点拨,使学生体会到“振林樾”的含义。

⑶有了上述体验之后再读诗,鼓励读出情感。

⑷过渡启发:

忽然你听到了什么?想干什么?

启发学生结合“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进行表达。

⑸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有机地渗透理解“意欲”的意思。

⑹然后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让学生演一演“忽然闭口立”,同时指导感情朗读)

⑺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评议)

四、读诗,引导积累

1、师诵诗:

生想象画面。

2、引背。

3、同桌互背。

4、齐背。

(可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动作辅助表达情感)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抽读,齐读。

2、认读田字格中的字。

3、指导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4、师重点范写指导“诗”。

5、生练写,师巡回指导。

6、评议。

六、课外拓展

背诵一首描写夏天的诗。

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领会本文全面而精细地观察事物,抓住特征,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记、运用、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1、插图、录音机。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1、同学们,这是什么?

(出示知了图)

蝉(正音)

谁想给大家提个醒,读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谁听过它的叫声?能学它叫一叫吗?

3、听到它的叫声,你知道一年四季的哪个季节来了?

4、谁有过想捉蝉、捕蝴蝶、老小蝌蚪的经历或想法?

古时候,就有一位诗人叫袁枚,曾经见过一个放牛的孩子想捉树上的蝉,还把这个情景写成了一首诗,同学们想听一听吗?

(放录音)

5、出示课题:

所见

(同学们,这首诗的名字叫所见)

6、读课题:

所(正音)

理解“所见”。

(谁能告诉老师,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再听一次录音,边听边小声地跟着读一读。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读之前,老师想问,读的时候,假如你遇到不认识的字,这么办?

归纳方法,自由读

3、谁想来读着首诗的同学请站起来大声读。

4、现在来个比赛,看南同学读的棒还是女同学读的棒。

5、还有那位同学想读这首诗?

6、谁来评平他读的声音怎么样,字音怎么样?

7、齐读。

三、识字写字

过度: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上的字你都会读了吗?

1、读字(指着有颜色的字):

正音。

2、真棒、假如这些字没有了拼音,离开了课文,你还会读么?

(出示小黑板)读词。

(出示字卡)自己读,开火车读。

3、同学们请看这个“黄”字,你能一口气用它来组三个词,并选一个词来说一个句子吗?

4、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几个字,(出示四会字)假如我们要写它的话,要注意些什么?

(观察、汇报)

5、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指导书写)

6、同桌互相评一评,看要提醒对方那一笔写得不漂亮,那一笔写得很漂亮。

四、理解词语、诗句

同学们,这时,我看大家有点累了,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1、玩游戏:

指图说词(黄牛、牧童、鸣蝉、林樾)。

说规则,理解“林樾”。

2、玩游戏:

说词表演动作(捕鱼、捕蝴蝶、鸣、叫、喊)。

说规则,理解“歌声震林樾──忽然闭口立”。

3、同学们,请你再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那里还有不明白的?

质疑。

4、表演读诗。

五、指导读书

1、小朋友,注意老师在古诗上标上的符号,你能细细读一读,把古诗读得更感人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引导。

2、齐读古诗。

六、背诗

过渡:同学门真棒,这回老师想考考大家,我把黑板上的一些字擦掉,看你们能不能读出来。

1、擦字(黄牛、歌声、鸣蝉、闭口立)背。

2、擦字(牧童、林樾、意欲、忽然)背。

教案的教学反思范例【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妙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

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2、教师:

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知状况的前提下备课。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二、朗诵

1、自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可选最喜欢的一段,可接力读)找感觉。教师和班级的“朗读大师”(学生)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2、赛读:

将全班分成甲乙两大组,各组选主持人一名,将课文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1和3为一部分,2和4为一部分(甲乙分组读),第5自然段单列为一部分(甲乙合读)。

甲乙两组由抽签或掷硬币方式公平选择前两部分内容,由各自主持人召集,确定本组读的形式。(评分标准:全体参与程度,读的技巧,声音大小,整齐性、准确性,有无情感)甲乙按自然段的顺序读自己的部分,甲读乙观察,乙读甲观察,甲乙挑出对方声音小的,不流畅的,热情不够的各一名,朗读课文,多给他们参与、锻炼的机会,评出进步者。甲乙各选出己方读的最好的三位(声大、准确、入情)代表本组比赛,选出最优秀者。

比赛中由班级的“小包公”和“朗读大师”作评委。

3、赏读:

教师与最优秀者比赛,全班同学评判打分。

4、小结:

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供参考:鼓励合作精神,一帮一,一对红;肯定团队精神,重参与,重过程,轻结果。指出重点词句,指导整齐,准确,有情;讲解朗读技巧:长句短读,排比有力,冒号停顿,节奏舒缓;指明情感主线:歌颂赞美,情感深沉,读出同情,读出自由美。积累、仿写、感悟

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三、整体感知

1、全班分成六到八个组,交流预习时各自的整体感知,选择一名记录人,收集记录大家的发言情况,推荐一名代言人,总结本组研讨情况。(发言人数,发言人次,整理结果,思考方法。)

2、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在评价中小结,重点以学生的概括为结论,肯定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重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不必过分强调结果。

3、出示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参及专家们的整体把握分析,供学生参考,重点挖掘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和与专家们不约而同的想法,使学生体验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道理,鼓励学生“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追求精神。

4、学生根据上述三方面,用自己的话整理笔记。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笔记。

投影或小黑板上供参考的内容:

2、内容:用文学笔调,描绘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不同形象。赞美自由之马,同情被奴役的马。

3、结构:

一(1~2)人类驯养的马勇毅、驯良、被奴役、当玩物。

二(3~5)天然野生的马美质、美德、美貌。

4、艺术风格:人性化描写。

5、小结:

提示:结构划分时,学生倾向于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人类驯养的马的品质,第二部分(3~4)天然野生的马的品德,第三部分(5)通过对比介绍马的外貌特征。这种划分言之成理,不要否定。

四、局部探究

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1、展示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电脑或投影),肯定学生的预习劳动,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表扬优秀,鞭策落后。通过学习小组解决一般问题。

2、出示最集中的能体现《马》文重点难点的问题,问题和学生的名字一起展示在黑板上,供师生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有种成就感,他们会继续探究下去;研究问题的学生会受到鼓舞,会更好地去发现问题)。

⑴学生甲:“给马戴项链”是不是“侮辱”?(疑难词句)

⑵学生乙:为什么用七种动物的丑来比马的美?它们真的丑吗?(写作方法)

⑶学生丙:人工与天然哪个更美?(现实困惑)

……

出示教师根据上述三问整理出的变式问题

⑷养马人给马戴项链时,心里是什么感情?(不同见解)

⑸你也不喜欢七种动物吗?(目的使然)

⑹怎样解释现实化妆现象?(求异思维)

……

3、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遇到的障碍,老师不要急于包办,可采用给学生提供“马”的相关资料或印发《教参》中“有关资料”部分,让学生再认识再理解,充分表达,尽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讨。资料中有几处关键点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

⑴欧美人与自然很和谐,狗选美,鸡选秀,人与动物较我们更贴近。欧美的动物在心中,我们的动物在口中。

⑵布封是博物学家,为什么对马情有独钟,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是用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表达的?对不喜欢的事又是怎么样表达的?对马的认识与布封都一样吗?饿了时我们或许会想吃马肉呢。

4、小结学习情况,启发学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参与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智力是多元的,体验是独特的;探究是多向的,答案是多彩的。

五、布置作业

围绕学生乙的问题:“为什么用七种动物的丑来比马的美?它们真的丑吗?”广泛收集资料,写篇关于马或你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的小论文。(要求使用比较法,题目自拟。)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