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5

[精品]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精选。

学生思考和说话也是一个教学的关键点,老师的工作离不开写教案。想要科学的去进行教学活动,就需要一份具有指导价值的教案,怎样合理得安排教案里的内容呢?下面是范文资源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1)

一、教材说明、分析:

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讲授"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该篇作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名篇,具备了写作赋形思维训练中"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作为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鉴赏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该篇小说中多次用到"重复"和"对比"的手法,熟练掌握这两种手法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势必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3)重点: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

(4)难点:从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题的思维训练。"重复"、"对比"手法在实际写。

三、程序设计说明:

1、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问题1:我所认识的鲁迅。(幻灯展示)

问题2:什么是小说?小说鉴赏应注意些什么?(幻灯展示)

2、点明学习目标和重点,进入新课。

3、讲解"重复"和"对比"的含义。(不要求学生背下来)

重复: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对比: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4、找出《故乡》中运用反复与对比的地方。(看前四个自然段)

问题3: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问题4:"我初到故乡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教师示范分析图表的前一小部分,重复、对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5:试根据刚才的分析方法自己从文中选取材料分析"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做针对性指导)(旨在让学生独立体会、理解重复、对比手法。)

4、检查、实际操作:问题7:请根据自己的

体会,自选内容,运用"重复"、"对比"手法写几句话(可以运用其中一种或两种综合运用)。(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5、小结:通过上面的讲解分析和操作,我们了解了重复和对比手法的正确运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达效果,关键是在运用时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体立意和主题内涵,选择好要运用的材料对象的本质和主题内涵的相关、相似或相反、相对。这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中仔细揣摩、体会。

6、作业布置:(旨在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运用能力。)

分析下面这一幅对联中重复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2)

【片段二】

师:同学们,你们相信可以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这样的事?

生:不信。

师:魏王也不相信。听了更羸的话,他有什么反映?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假如你就是魏王,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更羸说?请允许我来当一回更羸,哪位同学愿意当一回魏王,用怀疑的语气对我说一说?

(学生直喊:我来,我来。师指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魏王说的话。)

师: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到魏王的怀疑。

(再次指名朗读)

师:请注意,这时候魏王是用疑惑的语气在问更羸。你对事情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你会怎么说?请你试着用疑惑的语气读给同桌听。

(学生与同桌练习读: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哪位大王愿意再来试一试啊?

(学生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看得出你对更羸的话是半信半疑。让我们也学着他这样朗读吧。

【教学反思】: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看到学生没能读出魏王疑惑的语气,我并不急于范读,而是用戏剧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声,还做到了有感情,看来激情、激趣与鼓励是良好的催化剂。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3)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下面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

【案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看到了,这些蔬菜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我们看看书本上是怎么写的。读一读,想一想,儿歌告诉我们什么?找一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求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学儿歌)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谁来说说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黄瓜的外皮是绿色的。

生2:我知道豆角的颜色是青青的,样子细细长长的。

生3:我知道了辣椒的样子有一端是尖尖的。

生4:我读懂了茄子高高打灯笼。就是茄子结在枝上,就像灯笼高高挂着一样,整个向下垂。

师:你真棒。(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大家看茄子结在哪里呢?它挂在枝上的样子像不像灯笼?

生:我读懂了萝卜地下捉迷藏。就是说萝卜长在地里,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叶子,看不到萝卜,好像故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师:可以看出,昨天到学校劳动基地里去,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课前老师带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其中就有萝卜)

生:有。我还看到很多萝卜露出头来。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我觉得很奇怪,萝卜怎么有紫色的呢?就问管理菜园的伯伯,他告诉我这种叫胡萝卜。

师:同学们懂得真不少。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南瓜越老皮越黄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生:我知道。就是南瓜刚长出来的时候是绿色的,慢慢地长、慢慢地变,到了成熟就成了黄色。就像芒果一样,刚开始是绿色的,到成熟了就成黄色的。

师:说得好,还能用我们经常看到的水果来说明。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从图片上和书本上看到的南瓜都是黄色,样子是圆圆的。可我昨天和我妈妈到菜市场,看到的南瓜全部是青色的,样子都是长长的,和今天我们放在桌子上的一样,怎么也找不到黄色圆圆的南瓜。

生:我知道。昨天我去买南瓜时也一直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后来妈妈告诉我黄色圆圆的南瓜一般在夏天才有。这种椭圆形、青青的南瓜是新品种,南瓜还有一种样子像电话,大家都叫电话瓜。

【评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课例从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让家长带孩子走访菜市场,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初步了解和感知蔬菜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汇报读书情况的环节,进行课程资源调查情况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是本课例的特点之一。学习儿歌时,教师采用了自学交流质疑学生释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学会了阅读方法,并通过质疑解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4)

《叶公好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叶公非常喜欢龙,他在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上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到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则成语,形容人表面上喜欢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我们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口是心非的人。有了上学期的两篇古文学习,古文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种文体离我们的孩子比较久远,学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在教学时尽量让同学们感觉到它的故事性,具体是这样教学的:先是揭题,通过题目,让学生迅速掌握本则寓言要讲述的大致内容,讲的是一个叫“叶公”的人“喜欢(好)”“龙”的故事。这可以说是文章的脉路,让学生沿着这条脉路自己去读,自己想,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不必要的分析和乏味的说教。学习寓言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寓意,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寓言并对寓言产生浓厚兴趣,并激发他们在课外自我学习的动力,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探索生活中有没有“叶公好龙”的现象,都表现在哪些人的身上,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联系生活谈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方面不仅能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初步领略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最后结束时学生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非常深刻的理解了这则寓言的含义,看来这节课基本是成功的。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5)

近年来,教师学习教学案例的活动方兴未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案例成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

教师学习教学案例资料,参加教学案例培训,显然是必要的、正确的,但是还不够。笔者认为,要让教学案例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莲需要让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师撰写教学案例,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习案例资料

(一)学习案例写作知识.主要学习书籍、报刊上关于案例写作的知识,明确撰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意义、原则、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二)学习案例写作样品。尽量收集案例,认真学习。最好学习教学案例原始样本,便于直接吸收,不需要太多的转化。当然,也可以学习教育案例、管理案例、医学案例、经济案例、司法案例等等。尽管这些案例的写作内容跟教学案例有所不同,但是写作的原则、思路、方法等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

(三)学习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经验、教学体会、说课讲稿等资料,虽然不是教学案例,但跟教学案例非常相似,有很多资料可供写作教学案例参考,有些有特点的资料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写作的素材。

(四)学习中外寓言故事。中外许多寓言故事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虽然不是案例,但对我们写好教学案例很有启发作用,也需要反复学习,深刻理解。

二、收集案例素材.

(一)案例素材的特点.教学案例来自教学事例,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例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学案例的素材有几个特点:一是事例要典型。教学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二是要生动。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三是寓意要明确。教学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二)收集素材的途径.一是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实地收集案例,便于获取真实信息。这些案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别人经历的。比如,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教学研究的过程巾,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从教师、学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二是在教学音像中寻觅。可以从电视、磁带、光盘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经验介绍的观看、收听中收集素材。三是在教育书刊中查找。可以从备课教案、说课讲稿、教学实录、教学经验等材料的阅读中收集素材。

(三)收集素材的方法。一是要突出重点。每天发生的教学事实很多,有些事实太平淡,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不必都收集起来,只需要收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事实。二是要扩大视野。只要有典型意义,宏大的、微小的、粗略的、精巧的、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发人警醒的、达成共识的、存在争议的,思想的火花、错误的行为都可以收集起来。三是要经常注意。对于具体教学现象及其反映,要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否则,就会对许多典型案例熟视无睹,让许多很有价值的案例从我们眼前滑过去。四是要坚持记录。因为案例要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必须及时记录。记录时,主要写出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等,不必过于计较写作的语法、修辞与逻辑,可以在记录结束之后再规范地进行整理。

三、提炼案例主题

教师收集到的教学案例素材,仅仅是教育情景需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重要的、鲜明的、深刻的、有指导意义的主题。对于提炼主题,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主题紧扣案例.提炼主题必须以案例为基础,不能脱离案例随意确定。

(二)定题具有新意.提炼主题要有创新精神,确定主题的角度要新颖,确定的主题,往往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顺应时代发展.要与时俱进,要有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要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符合教育规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

(五)具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带倾向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能局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件小事,但要能以小见大。

四、介绍案例事实

(一)目的要明确。教师撰写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疑难或某一项决策。教学案例不仅要描述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且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要将某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二)内容要真实.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学实际。因此,撰写的教学案例必须是真实情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注明虚构的部分)。

(三)情景要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的全过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故事要具体,要真实感人。

(四)取舍要恰当.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要求文字简练。因此,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要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五)叙述要客观。写作教学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写作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问题,表述观点,小能流露感情的褒贬。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五、进行案例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案例的后面,要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理论实际紧密结合.撰写案例分析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育理论。

(二)体现先进教育思想.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要跟得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比如在当前,案例分析就要贯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分析务必实事求是.案例分析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要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不要讲永远正确的空洞的大道理。不要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条条,要将教育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

(四)论述需要突出重点.对于已写成的教学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五)观点要有充分依据.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分析案例时首先要认真思考:采用已选中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个特定问题,需要哪些事实然后回过头来寻找所需事实。选材要严,挖掘要深。

撰写教学案例之初,教师没有经验,可能写得不好,不足为奇。因此,写作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必定会越写越好;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必定会越来越真切;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必定会越来越深刻;教师的业务素质,必定会有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案例写作和积累的过程中,完全可能成长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型教师。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6)

开学有三周了,总觉得一年级的学生过完暑假来到学校里,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节早过了,可是今天才上到第二单元第五课《一株紫丁香》。已经过了教师节,这篇课文还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投入地学习这一课吗?虽然做了一些准备,心里热仍旧没有足够的把握。

(一)

请问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九月十日,这个学生倒没忘记,还算有点记性。

为什么有的同学要在这一天给老师送上一些卡片或者是鲜花呢?学生举手比较踊跃,好像都有话要说。

因为,老师教了我们知识,我们要感谢老师!很正确的答案,可是少了了发自内心的体验与感动,也少了份真诚。是呀,大多数只是为了顺应节日,跟风走潮流罢了!有多少学生是为了表示心中的一份感激呢?我的心头沉沉的。

(二)

学到第二小节,有这样几句绿叶在风里沙沙,就让我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为您作伴,我问到,同学们,为什么要让绿色的枝叶为老师作伴?因为老师很孤单学生稚嫩的发言,触痛了我细腻敏感的神经。我的鼻头一酸,眼圈一红,孤单一词,我是深有感触呀,来到深圳路小学一年多了,接任一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以来,为了一期黑板报,多少次八九点了还独自留在教室里洗黑板,办板报?为了一节语文课,多少次一人独自守在办公室里剪红花,做道具?为了及时批改完作业,多少次独自行走在黑漆漆的小道上?

同学们,有好多次,天黑了,校园里空荡荡的,还有一个办公室的灯仍然亮着,这盏灯下,只剩下杨老师一个人还在为了上课、改作业忙碌,这么大的校园,只有杨老师一个人,老师孤单吗?

孤单。

你们三点钟就放学回家了,六点左右就吃完饭了,有一次晚上九点多了,老师还在教室里办黑板报,老师孤单吗?

孤单。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九点半了,老师收拾好一些东西走在学校后门这条黑漆漆的小路上,没有路灯,没有同伴,孤单吗?

孤单。

此时的学生语言更坚定了,声音不像开始那样单纯地鲜亮了。

你们真的觉得老师孤单了,想做点什么,说点什么?老师,我多想变成您的孩子,留下来陪你!孩子的声音真实而让人感动,我也想!我也想!同样的声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让人倍觉温暖。那书中的小朋友,用的是什么方法来陪伴老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节吧!每个孩子都迅速地拿起书,深深地读起书来

(三)

同学们,你们回到家里写作业,谁做饭?谁洗碗谁洗衣服?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天真的孩子们一脸的幸福。

可很多次老师很晚回到家里,老师自己再一人做饭,吃饭,洗碗,收拾屋子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圆圆的。

这样一天下来,老师身体会觉得怎样?

很劳累,很辛苦!

十点钟了,你们都睡了,有时老师还在家里的台灯下,备课、写文章,有时一直到深夜十二点、甚至一两点,老师的生活怎样?

老师太辛苦了!

孩子们这时加了一个太字,眼里满是爱惜,这个我能感觉到。是呀,为师以来,不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吗,有时真的觉得累呀,为师的苦楚,被一个个无邪的孩子真切地说出来,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一时间,我竟泪眼婆娑。管他的,情到真处泪自流呀,一个三十岁的老师尽在孩子们面前掩饰不住内心的情感,泪水一阵阵地直往外淌,谁说他们是不懂事的孩子,瞧,管丽娜已是泣不成声了,再一看,男生女生都抹起了眼泪!呜咽直哭的一大片

同学们,你们都感觉到了老师的辛苦与劳累,想对深夜仍在工作的老师说些什么?老师,休息吧!老师,您太累了,快些休息,明天还要早起,为我们上课呢!老师,我想说的话和第四小节一样!

那好,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读吧!教室里回荡着学生最温情地话语:

老师,休息吧,就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总是又香又甜!

这真是一节真诚动人的课,下了课,我兴奋地跑进办公室里,和同事一同分享着这堂课,讲着讲着,我又一次情动泪下,是我们感动了学生,还是学生感动了我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文本,进行了一次最为真诚的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在后来同学们交来的作业中,有一题是自己设计一张贺卡,写上你的祝福,很多同学都写了老师,您辛苦了!祝您快乐幸福!张芷涵这样写道老师,您辛苦了,杨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杨老师!

收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并不精致的贺卡与祝福,我怎能不幸福!谢谢你们,我可爱的学生们!这是教师节迟来的最为真诚的礼物,我会永远珍藏在心!

(四)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课文的情感既感染着教师,又感染着学生,受感染的师生又互相影响。于是,一个热烈、浓郁的良性情感场在教室里生成荡漾,唤醒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内心体验感悟。

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会有同品共享的学习愉悦,就会有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就会有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平等对话、双向活动、个性阅读、沟通交流、共鸣共情将学生带进文学的神圣殿堂中,引起学生感情上的激烈反响,唤醒学生的丰富想象,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这个情感场中,教师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有对自己学生的喜爱,有对自己的语文教学的钟爱,更有教师被课文感染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各种情感表现。在这个情感场中,师生之间交流着种种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相互欣赏的热情,热情与热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教学中充满着教与学的满足感、快乐感、成就感。

如何才能让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智慧,真情感人,成为师生生命意义增值的所在?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多么艰难。任重而道远的,是过海的燕子,也是我们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小学课本中有些课文含有深沉的感情,或有较浓的抒情色彩。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注人真情,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生的情感就能得到熏陶,从而渐趋纯真、高尚。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7)

课例:苏教版第六册《李广射虎》

师:我们能过读书,知道了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是写李广将军的。现在我们同桌为一组,一个是李广,一个解说,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好吗?

同桌讨论,边读边演。

师:有哪一组勇敢地走上来?(这时,因为畏惧心理,只有少数几组举手)

(一组表演)

师:请我们同学来评价一个他们的表现:

生:庄琳读得还可以,只是陆宇在表演时,还在笑,当时李广发现老虎,根本不可能笑。

生:陆宇在搜寻时没做到警惕

这时,看看两位小演员,都深深地低下了头。我连忙打断说:

我们能不能多说一点优点,行吗?

同学们先是一愣,思索了一会儿,举手的明显多了。

生:庄琳,读得很好,在读运足气力时,我感觉她很有劲。

生:陆宇虽然在笑,可他在拉弓时很有劲,因为手臂伸得挺直的。

生:陆宇身体都侧过来了,我爷爷给我做了一张弓,我要的时候是要侧过来。

这时,庄琳和陆宇早已乐开了花,高兴地感谢大家后走上位。当我再邀请一组时,气氛明显好多了,举手的更多了都踊跃的走上讲台。并且能够吸引他们好的地方,演得更逼真了,再现了李广当年射虎的英姿。

【教后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评价更主要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我们的语文学习。课堂上引用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要做好平等中的首席,使这种评价更多地发挥出激励推动的作用,千万不能让同学之间的评价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评价者用赞赏、发现的目光去寻找别人的优点,给予他人支持与鼓励。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学生畅所欲言,才能营造出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

心理心家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尊重、被认可的渴望,尤其是精神世界正在形成期的少年儿童。他们不光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想得到同龄人的认可,特别是在学生努力后,这种需要尤其强烈: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当接受主体听到来自同学们肯定后,这时自然产生了成就感,而成就的喜悦更能激起一个人的斗志,这正是古人去:数子十过,当中奖子一优。同时也刺激了部分底气不足的同学,他们也会跃跃欲试,并且努力做得更好。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讲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讲述的特点与基本原则。

2、通过口语交际实践,学习并掌握常用的讲述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念导入,明确讲述意义

师:什么是讲述?这个问题很通俗,但怎么准确表达却值得商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经历、给朋友讲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见闻等,甚至向老师解释事情的原委、向医生解说自己的病因、向警察或记者说明事实等,都是讲述。我们每天都在讲述,哪位同学能为“讲述”下一个定义?

预设

讲述就是叙述和讲解,就是把你知道的事情、感受、道理等讲给别人听。

师:讲述很重要,大家早已熟知。其实我们已经学过或读过历史上很多关于讲述的故事,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预设

穿井得一人、晏子使楚、舌战群儒……

师总结:所以说,善于讲述,不仅是一种素养,更有利于生活,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今天,我们就学习怎样绘声绘色、恰如其分地讲述。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和历史中讲述的场景,引发学生探讨讲述的定义,明确讲述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起来,以便更投入地学习。

二、情景模拟,探究讲述原则

师:明确了讲述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以下故事,探究一下讲述的原则。

故事一:

课件出示:

许攸居功取祸

建安九年(204),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立有功劳。但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宴席,言行很不得体,甚至不分场合,直呼曹操乳名,说:“阿瞒,你如果没有我的帮助,就得不到冀州了。”曹操笑笑说:“你说得对。”但内心厌恨他。后来他随曹操巡行出邺县东门时,回头对左右的人说:“这人(指曹操)如得不到我的帮助,是没办法自由出入这个门的。”随从当中便有人去将这话告诉了曹操,于是许攸被逮捕扣押,最终被杀。

(学生自由交流)

师小结:许攸虽然有才能,但他居功自傲,说话不注意场合和对象,最终落得个被捕被杀的下场。这就告诉我们,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在适当的场合要说适当的话,说的话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也要考虑对方的身份,这是讲述的第一个原则。

故事二:

课件出示:

一家上市公司招聘总裁秘书,细心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必备素质。三个应届大学生来应聘。

大学生A说:“我性格开朗活泼,爱好文艺,专长是播音主持,我们学校的大型文艺活动都由我主持。”

大学生B说:“我是一个细心的.人。我从小到大特别仔细认真,从来没有马虎过。”

大学生C说:“我是一个细心的人。我在上大学时,一直订阅《英语世界》杂志。在大学二年级时,有一次看到《英语世界》里的一篇文章中,标点符号用错了。它用的不是英文标点符号,而是中文的。我就把错误在第几页、第几行写下来,给杂志社写信反馈了。杂志社的总编辑给我回了一封信,说赠我一年的杂志。他还说,像我这样细心的人已经很少见了。”

如果你是人事经理的话,你会聘用哪一位?

(学生自由交流)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大学生A的讲述没有抓住重点——招聘的是细心的人,并不需要他有文艺方面的专长。大学生B没有说细节事实,光说自己是一个细心的人,只有观点。大学生C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讲述自己的细心,阅读课外读物就连标点符号都会注意到,足以让人了解他的细心程度。另外,他还用他人的评价来进一步说明,这样就比较全面了。大学生C的讲述有观点,有证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符合“细心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必备素质”的选拔要求。这也是讲述的第二个原则——重点突出。

(板书:重点突出)

师:怎样才能突出重点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分享你的看法。

预设

1、重点部分重点讲。故事中的高潮部分是讲述的重点,可以讲得饱满一些,生动一些;而为高潮蓄势的铺垫部分,则可以讲得简洁一点,平实一点。

2、注意语气、语调。要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处理好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变化,使自己的语言同故事内容相协调。讲到重点部分时,声音可适当提高些,以引起听众的注意,或做适当的重复,加深印象。

3、学会调整讲述的顺序。有时候讲述为了增强效果,特意不用顺叙,而用插叙、倒叙、补叙的方法。

4、要把控好时间。控制时间往往也能“逼”着讲述者突出重点,让自己的讲述更集中,更精彩。

师:讲述的第三个原则是注意口语表达。那么在口语表达时,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表达得体)

课件出示:

讲述规则

简要说明

多用口语

避免过于书面化的表达,尽量不用生僻词语和专门术语。也可穿插“你猜怎么着”“这有意思吧”等句子,引发听者的兴趣

多用短句

讲述尽量使用简单的句式,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注意语气和重复

利用停顿、重复、加重语气语调等方法,强调某些重要的内容,提醒听者注意

语气语调要自然大方

避免给人装腔拿调的感觉

附以必要的体态语言

与讲话内容配合,更能自然得体

……

……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明确讲述的基本原则。老师提出基本原则,具体如何做由学生自由讨论,集思广益完成,师生共同探究。这两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三、实践检验,形成能力

1、当堂训练,检验能力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明确了讲述的原则,下面我们就检验一下同学们的讲述能力。

课件出示:

在社团活动中,坤霖借了依依的羽毛球拍去打球。但在坤霖和李郧打球的过程中,李郧因用力过猛不慎将球拍打坏了。坤霖知道这副球拍是依依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非常有意义并且价格不菲。坤霖觉得非常尴尬。

(1)依依知道这件事,伤心地哭了。如果你是坤霖,你该如何向依依讲述这件事情?

(2)李郧把球拍打坏了,但是他并没有提及要赔偿的意思。如果你是坤霖,你该如何同他讲?

(3)这件事在班上闹得人尽皆知,沸沸扬扬。如果你是班长并将就此事开一次班会,你会怎么说?

(学生自由发挥)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基本遵循了讲述的原则,注意了语气和得体表达,其中第一题先安抚情绪,再讲述事情,最后说明解决方案,结构合理;第二题同学们都注意了委婉的说话方式,注意对象和场合,自然得体;第三题本着引导舆论,获得启迪的原则来讲述,也是非常得体的。

2、多读多说,提升能力

师:讲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要想尽快提升,同学们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课件出示:

(1)养成爱听、多听、会听的好习惯,比如多听新闻、听演讲、听别人说话等,从而形成语言智慧的丰富源泉。

(2)多看电影、书报、电视访谈节目,还可以看现实生活中各种生动而感人的场景,为说积累素材。

(3)多背诗词、格言、谚语等,能在情感上受到滋润、熏陶,慢慢形成自己正确而生动的语言。

(4)多说才能使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3、课后作业

师:课后,各学习小组可以从课本P20“口语实践”六个话题中选择一两个,讲故事给你的同桌听。

结束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述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讲述能力的提高仅仅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是不够的,还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沟通,多交流。通过练习,你定能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舌灿莲花。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实战演练,检验所学原则,以便查漏补缺。提供一些快速提升讲述能力的办法,指导学生课外多读多说,提升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WWW.ZY185.CoM

本节教学设计立足教材,结合经典故事、案例分析,把讲述的原则讲明、讲细,然后让学生依据讲述的原则,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展开交流,让学生把讲述规则用实、用活。整个课堂,教与学始终高度一致,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施教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是密切联结在一起的。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学得愉快,积极参与。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的讲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9)

现在我们的教育科研还有一种体裁,就是写教学案例,我在论坛上也看到有同行们问如何写作?今年风舞参与了一个课题研究,在成果中也要求写教学案例,这也是我从未写过的,于是我找了以下资料,准备摸着石头过河吧,也把资料贴出来,给大家一起参考。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二、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三、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10)

学生张楠,非常瘦小,脏兮兮的,每次看见我走近她,她总是怯生生地望着我,我叫她回答问题,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没有任何反映,其他小朋友告诉我说:老师,她在学前班的时候就这样,你不用理她。听了其他小朋友的话,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怎么办?经过一连几堂课的观察,我发现她的动作确实比别的小朋友迟缓,写出来的字又脏又差,上课溜号,自己玩的非常投入,好像老师讲的课与她没有任何关系,老师走到她跟前,她就用那种怯生生的眼神望着老师。如果是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一定会怀疑她的智商是否有问题,然而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得到老师的爱,他们是班级这个小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决定同学们对她的态度,要不然和她在一个班的小朋友怎么这样说呢?于是,我主动地接近她,摸摸她的头轻声地和她聊天,渐渐地这个女孩脸上露出了笑容,对老师也消除了畏惧的情绪。在后来的课上,我发现她逐渐地参与学习过程了。有一天课堂上,我发现她突然小脸变得通红,很紧张,直觉告诉我,她可能想回答问题了,于是我就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她,她的声音虽然很低,我走在她桌前才勉强听地见,我微笑地鼓励她:你回答的对,声音也好听,你能再大声一点让大家都听见吗?她把声音提高了一些,在老师的影响下,小朋友们给她热烈鼓掌,从此以后她越来越愿意回答问题了,而且声音也逐渐地洪亮起来,她找到了自信,我真为她高兴。

教师感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这个孩子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她虽然没有其他小朋友学习优秀,但她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了。她有了自信,有了做人的尊严,这一切是源于老师爱心的呵护。

语文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篇11)

【教学反思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开学的三周内,先在12班进行了试验,现把初步的思路简单介绍:

周四的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

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苗甜甜)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吕金峰)

【教学反思二】:

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

(徐师品)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