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花卉加维生素几

时间:2022-09-16

教案范本: 《9加几》教学设计精选。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用到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本: 《9加几》教学设计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里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确立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之前我们学习了10加几,老师这里有几道题目考考大家,你们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题目)

一题一题出示。

请学生逐一计算。

师:你们真棒,算得又快又对。同学们,我们知道10加几就是?

生:10加几就是十几。

2、 师:那不是10加几你会算吗?有信心的小朋友坐端正认真看。

(课件出示题目)

9+1+2=( )

9+1+5=( )

9+1+3=( )

9+1+7=( )

(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师:看来,不是10加几,我们也可以把它变成10加几。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整理条件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例题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有9个红苹果,有4个青苹果。(板书条件)

师:你看的可真仔细。

2、提出问题

师:谁能来提一个数学小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板书问题)

师:你可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把条件和问题响亮地读一读,预备起!

学生集体读。

师:同学们真有精神。

3、列出算式

师:你会列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一位学生列式。(板书:9+4=)

追问: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

4、计算得数

师:9+4等于多少呢?和你的同桌谈论一下,有困难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我看看哪一队同桌最有智慧,开始。

学生展开讨论。

师:好,时间到。请小朋友们坐端正。谁已经想到办法了?

学生可能回答:

①1、2、3、4……12、13,一共有13个。

②盒子里有9个,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

③把一个青苹果放到盒子里面。

刚刚我看到有一个小朋友用小棒摆了一摆。

贴小棒,圈出10根。

刚刚有一个小朋友说,把1个青苹果放到盒子里。现在盒子里有几个?盒子外有几个?你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了吗?

5、书写计算过程:

师:我们一起在算式上看一看:

师:先把4分成了?先算?再算?

生: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师:你们听明白了吗?听明白的同学坐好。

师: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

请一位同学起来说一说。

全班说。

追问:为什么把4分成1和3.

(二)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出示花朵图)

师:听说你们学会了凑十法,小猴可高兴啦,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美丽的鲜花。

左边有几朵花?(9朵)右边有几朵花?(7朵)老师想让你们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应该怎样列算式?(指名说,根据回答板书:9+7=)

(2)师:9+7等于多少呢?你会用圈一圈的方法,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学习单上圈一圈,再填一填。(教师巡视,及时加以指导)

(3)投影学习单,请一位学生说一说怎么算的。

生:先把7分成了1和6,9+1=10,10+6=16。

师:你真勇敢,我们为他鼓鼓掌。和他算的一样的小朋友举手。。

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先把7分成了预备起!

师:为什么把7分成1和6?

生:因为 9和1合起来是10。

小结:

师:其实呀,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名字呢!它的名字叫---凑十法。

(板书凑十法)什么意思呢?

生:把9凑成10,就是把9变成10。

师:同学们,你学会凑十法了吗?

你们能用凑十法来计算下面的题目?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小猴像大家一样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看,小猴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搬砖)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来说一说图意。

(3)指名学生说:小猴子搬砖,原来左边有9块砖,右边有6块砖,一共有几块砖?学生列式。

(4)师:聪明的小猴还说了一句话:“再放一块,就是10块。”你知道小猴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小猴搬了一块到左边,9和1凑成10。

师:嗯,看来同学们和小猴一样聪明,那么9+6等于几,你会算了吗?请小朋友们在导学单上填一填。

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怎么算的: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师:你们同意吗?我们一起为他送上掌声。谁也能像他这样,响亮地来说一说怎么算的?

全班说。

(5)师:再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牙刷,同桌互相说一说三句话?

师:你会用凑十法来算一算吗?

学生自主尝试。

请学生交流。全班说。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师:这几道题目呀,都是把过程写出来,让同学们计算的。如果不写过程,你还会算吗?

(2)师:我们先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先圈出10根,在计算。

先要干嘛?(圈出10根)

然后再计算。

(3)完成填空,请学生交流答案。

(4)师:同学们真棒,不写过程,都能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来看第三题,这里有两组题目,先看左边,边算边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指名交流答案。

指名学生说:

①得数一样

②上面那题是下面那题的计算过程,做9加几时想上面的连加算式。

请你想着这个规律完成右边的题目。

计算9+7,试着写一写连加算式。

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我们可以想这样的连加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蚂蚁在推木块,用9分别加下面的数,请你说算式,算得数。

指名回答。

4、9加几和得数的联系

(1)得数都是十几。

(2)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第二个加数少1。(数字变色)

少的那个1去哪儿了?(生:给9凑成10了)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9加几)

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凑十法)

延伸阅读

教案范本: 早晨 教学设计之一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资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教案范本: 早晨 教学设计之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教学设想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具准备:

CAI:《雪绒花》的音乐,雪花纷纷扬扬飘洒树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吗?(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人们喜爱雪,赞美雪,但每一个人对雪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读中领悟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CAI 课文朗读)

1.你听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起了一个小孩;下雪的早晨,整个世界很安静……)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

(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

(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

(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教案范本: 美术教学设计(示范版)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教案范本: 美术教学设计(示范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备课教师:李远刚

第一课明与暗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射灯、静物桌、衬布。

教学过程:

一、演示绘画

同学们,怎么作素描画呢?

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整体观察分析。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二、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动手作画,谈谈你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了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第1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请你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板书课题。

二:欣赏发现

1、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请你谈谈对图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角度不同、远近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2、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请你谈谈这些自然的景色中,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

小结: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3、请你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学习用照相机来寻找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肌理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发现

1、欣赏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⑴欣赏照片肌理,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⑵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小结: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2、学生讨论

⑴肌理图片的制作方法。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⑵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二:作业设计

1.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

2.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3.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并给作品起名字。

4.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

2.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泥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教案范本: 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范文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教案范本: 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二课时

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1) 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① 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 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