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碰碰教案反思

时间:2023-01-12

碰碰响教案反思精选8篇。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对每一节课负责,每个老师都会为了能顺利开展课堂而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时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由栏目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碰碰响教案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碰碰响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 尝试创编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能和同伴互相配合一起跳舞,感受其中的快乐。

3、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字卡:碰碰歌、你的、头、左肩、右肩、屁股。

2、录音机,录有《碰碰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1、小手游戏。

师:我的小手拍一拍,幼:拍、拍、拍!

师:我的小手握一握,幼:握、握、握!

师:我的小手招一招,幼:招、招、招!

。。。。。。。。。

师:我的小手碰一碰,幼:碰、碰、碰!

2、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碰一碰。幼儿自由发言,在说出“头”、“肩”、“屁股”等词的时候,教师出示字卡。

3、来玩“碰碰歌”。

(1)播放歌曲,请幼儿倾听欣赏,初步感受歌曲内容。

(2)再次播放歌曲,鼓励幼儿做动作反应歌词。

(3)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一起手拉手站好,做表演唱。

4、创编歌曲。

(1)和你的朋友商量商量,试一试,还可以碰那些地方?

(2)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唱出来,做出来,共同协商改编成一首新歌。

在音乐伴奏下,孩子们表演改编的歌曲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碰碰响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碰”的动作,初步学唱歌曲《碰一碰》。

2、根据身体部位的区别来创编不同的相互触摸的动作。

3、通过参与音乐游戏,有初步的合作精神。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碰一碰》音乐磁带,录音机。

2、兔妈妈头饰一个,小兔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兔宝宝和妈妈在甜美的睡觉,大公鸡叫了,大家揉揉眼睛,伸伸懒腰。

兔妈妈说:兔宝宝,起床以后要刷牙、洗脸,做一个干净的宝宝,好吗?

生活动作模仿――刷牙、洗脸。

2、学习歌曲,参与游戏。

(1)、兔妈妈说:我的宝宝可真干净呀!妈妈要和宝宝们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游戏的名字叫“碰一碰”

。宝宝们,我们可以和谁碰一碰呀?碰哪些地方呢?我们来试一试。

(引导幼儿和同伴做动作)(2)、兔妈妈说:妈妈还会唱《碰一碰》的歌呢,你们想不想听呀?

A、教师清唱一遍B、提问:刚才宝宝们听到了什么?碰了哪里?(幼儿回答,教师小结)B、幼儿学唱:宝宝,愿意和妈妈一起唱吗?(集体学唱两遍)C、示范游戏:让妈妈找一个兔宝宝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还有的宝宝就给我们拍拍手好吗?(播放《碰一碰》音乐,进行游戏)D、宝宝们一起来碰一碰吧!(引导全体幼儿进行游戏)E、刚才兔宝宝们还想了许多好玩的动作来碰一碰呢,我们也来做一做吧!(鼻子、屁股等)3、活动结束。

兔妈妈:宝宝们今天都学到了“碰一碰”

的本领,妈妈知道宝宝们肚子都饿了,我们到外面去找吃的东西吧!

听着音乐跳出去。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要求幼儿能边唱歌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但是通过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示范,这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碰碰响教案反思(篇3)

设计思路:

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然而,幼儿在运用几何图形开展拼搭游戏时,往往是无意识地进行图形拼搭。

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是大班阶段幼儿需要建构的经验。单一地让幼儿开展形拼形练习,既枯燥又无趣。如何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让幼儿愉快地尝试、发现、学习;如何在游戏中有效地刺激、挑战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趣、有效,是我设计图形碰碰乐活动的初衷。

活动旨在通过图形碰碰乐的过程,让幼儿尝试运用三角形进行拼搭、装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

活动目标:

1.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材料: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贴片40块,大磁性板一块,几何图形底座3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个,泡沫垫子6块。

活动过程:

一、指认几何图形--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1.指认几何图形、正确命名。

(1)展示几何图形卡片5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提问:这里有许多几何图形卡片,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学提示:教师指着卡片,请幼儿正确命名,如有幼儿将平行四边形说成是菱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则出示菱形与其对比,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正确命名。)2.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1)提问:几何图形卡片被转动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教学提示:教师边提问边转动几何图形让幼儿指认,重点指认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2)归纳: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虽然几何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它的形状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同时,通过转动几何图形、改变几何图形的方向,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主要特征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图形拼搭活动作铺垫。】

二、拼搭几何图形--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图形碰碰乐。

(1)交代玩法:这里有许多三角形,我们来玩三角形碰碰乐的游戏。请你们仔细听儿歌。

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2)提问: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3)追问:怎么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

(教学提示:教师用2个三角形当场演示图1,帮助幼儿理解: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必须完全重合在一起。)

(4)归纳: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2个三角形才快乐。

(5)宣布游戏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

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碰(完全重合)在一起。

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后(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马上回到坐位上。

【设计意图:教师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布游戏规则,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能帮助幼儿有意识、有条理地记忆;此环节教师的语速不宜太快,边说边用手势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6)迫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设计意图:宣布游戏规则后要及时追问,有助于了解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儿有疑惑,教师要再次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疑问,则可将问题抛给大家,引发生生互动。】

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

(1)教师念儿歌,幼儿进行拼搭。

(2)幼儿操作后分享:

*2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全部碰在一起了吗?

*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老师帮你把结果记录下来(见图2)。

(3)追问: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几何图形吗?你觉得2个三角形还能碰出哪些几何图形?

(教学提示:该环节幼儿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拼搭结果是相同的几何图形,比如6个正方形、6个三角形或6个平行四边形,教师记录图形后则让幼儿再一次拼搭;第二种情况:如拼搭结果出现2种几何图形,教师记录拼搭结果后,再让幼儿拼搭。)(4)归纳: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及时记录幼儿的拼搭结果,便于幼儿感受2个三角形组合后出现的变化,同时为下一环节4个三角形的拼搭作铺垫。】

活动反思:

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玩具到食品,从服装到建筑,等等,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1、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环节尝试着做做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样子,到第三环节尝试送图形回家,进一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体的运用声形并茂,更易唤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幼儿理解、掌握。

碰碰响教案反思(篇4)

设计意图:

孩子刚升入小班,他们对班中的玩具都感到非常新鲜,爱不释手。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对一些几何图形的积木颇感兴趣,常常举起来告诉老师:这是圆的,在得到同伴或老师的认可后会显得非常的高兴。为了满足幼儿兴趣,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简单图形的关注,我设计了《图形碰碰乐》这一教学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将图形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梳理和提升。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简单特征。

难点:根据房子窗户的特征为图形找家。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三种形状的糖果;三个配班老师(身上各贴有一种形状的贴纸)。

2、三种形状的图形贴纸(多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今天形状王国里来了三位图形朋友,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作自我介绍。)

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

正方形:嗨,我是正方形,我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三角形: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听了它们的介绍,谁来说说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它长得怎样?你们觉得XX图形像什么?

3、除了圆形还看到了什么图形?它长得怎样呢?它像什么呢?还有一个什么图形呢?它又长得怎样呢?像什么?

4、结合课件,师幼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长得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的(圆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的正方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的三角形。(师幼共同讲述,教师操作课件。)

5、你喜欢哪个图形?请你做做它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

(二)为图形找家(继续播放课件)

1、师:现在图形朋友要回家了,看,有几座房子?告诉你们哦,这些房子呀就是图形朋友的家,猜猜1号房子会是谁的家?请与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谁来说说?(请2、3名幼儿)(师继续操作课件)看谁猜对了?你为什么这么猜?(这里教师要突破一个难点看窗户来猜。)

2、那猜猜2号、3号房又是谁的家呢?请再与边上的幼儿说说。(要引导幼儿先说为什么,然后教师再操作课件。)

(三)游戏:做客

1、师:图形都回家了,它们也想请我们去做客呢。看,那边是三个图形的家,先想好去谁家,然后到这边来选择一张图形贴纸。(师稍做示范)赶快来选择吧!去做客吧喽,我们要有礼貌哦!(提醒幼儿看清自己选择的图形贴纸)

2、幼儿选择与图形贴纸一样的糖果进行品尝。

配班老师:XX形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我呀要请你们吃XX形的糖果,快来拿吧!(幼儿在音乐声中选糖果品尝)

活动反思:

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玩具到食品,从服装到建筑,等等,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1、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环节尝试着做做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样子,到第三环节尝试送图形回家,进一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体的运用声形并茂,更易唤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幼儿理解、掌握。

碰碰响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颜色,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2.愿意参加小组操作活动,初步学会按每个小组活动的要求进行操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胸牌。(一种颜色各占幼儿总数的三分之一)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木珠一筐;穿珠绳若干,每根绳头拴一个木珠(如红色木珠)作为分类的标记。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雪花片一筐,瓶娃娃(瓶娃娃头上各系一种颜色的彩带做头发,作为分类的标记)。

4.纸盒做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房子各一座,红、黄、蓝三色的小纸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颜色碰碰乐。

按顺序出示三种颜色的胸牌,让幼儿说出颜色。

每个幼儿选一个胸牌挂在脖子上,当老师说颜色碰碰乐时,同种颜色的小朋友相互间碰一碰。

游戏3―4次,同种颜色的小朋友还可以做做鬼脸等。

2.分组做分类练习。

玩穿珠游戏。

如:绳头拴红色木珠,这根绳上就穿红色的木珠。

玩喂娃娃游戏。

如:黄头发的瓶娃娃给他喂黄色的雪花片。

玩片片回家游戏。

如:蓝色的纸片回蓝家。

活动建议:

1.分组活动时,幼儿可自由选择。

2.将本活动的材料放在益智区,供幼儿操作。

活动评价:

1.能辨认红、黄、蓝三种颜色。

2.能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游戏等的一系列串联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如何按颜色分类,几个活动的目的虽都是让幼儿按颜色分类,但幼儿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将本来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目标完成的很好。

碰碰响教案反思(篇6)

活动背景:

石头在我们农村随处可见,在小河边、马路旁、山坡上,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却对人们的生活起着巨大的影响。在开展的《石头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玩一玩、画一画、讲一讲中发现石头还能发出好听的声音,顺着孩子们的兴趣、思路,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旨在提高他们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及表现力,体验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看图谱学习用石头打击歌曲的节奏。

2.感受石头敲击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3.喜欢音乐活动,体验石头敲击带来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块鹅卵石,人手一件金属物品(如小勺)。

2.音乐磁带《加油干》,大图谱一幅,反复标记。

3.在音乐伴奏下学习用石头敲击简单的节奏。

活动过程:

一.运用已有经验,感受表现歌曲。

1.引入:师:"小朋友,今天的音乐时间又到了。"2.复习歌曲《加油干》

师 :"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加油干》,今天,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首歌很好听,我们除了唱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这首歌呢?(乐器)"二.借助图谱,学习用石头为音乐配节奏。

1.提问:"我们在什么时候唱这首歌?"(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2.出示图谱,感受歌曲的力度。

(1)师:" 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农民伯伯要把它们运到市场上去卖,你看看这几筐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大筐小筐)农民伯伯搬大筐的苹果时因为苹果重,所以要慢一点,搬小筐的就?(快一点)为什么?(小的轻)我们用拍手来为他们加油,一筐苹果拍一下手,我们一起来唱一遍。"(2)完整的听音乐拍节奏。到大筐时要拍大力一点,小筐时轻一点,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3.石头碰碰响(1)看,谁来了?调皮的小石头也要来为他们加油了。

(2)师:"小朋友,老师在你们椅子下面的箩筐里准备了小石头和小勺子,请你们来玩一玩,待会儿请你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4)请个别讲述小石头与不同物体碰撞的声音是否一样,各是怎样的声音。

(5)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声音来表现歌曲内容。

4.石头打击乐(1)幼儿分声部练习(2)出示反复标记,引导幼儿理解其含义。

(3)教师指挥,幼儿分组演奏。

(4)幼儿指挥,集体练习演奏乐器。

三.总结评价,鼓励幼儿用乐器继续表现乐曲。

师:"今天,我们用石头与勺子为这首乐曲配上了好听的声音,那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呢?"(出示各种乐器)师:"老师把这些乐器放到区角里,下课后,请小朋友去玩一玩,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今天的音乐时间就到这里。"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碰碰响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分辨甜、苦两种味道,了解味道与表情色彩的联系。

2.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各类甜的、苦的食品。

2.镜子、灰色(冷色)和红色(暖色)图片各一张,若干食品表情记录表。

3.表情方面的绘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食品,请小朋友来尝一尝。

(二).交流和记录

1.儿相互说一说品尝的食物味道,以及吃时的感觉(受)。

2.镜子和食物表情记录表两张,请幼儿再次品尝,后记录表情。

(三).游戏:看表情猜食物

1.老师出示个别幼儿的记录表,请大家猜,再由幼儿自己纠错或认可。

2.儿自己出示记录表,请大家猜。

(四).分类

1.你吃了甜的东西感觉怎样?吃了苦的又是什么感觉呢?请幼儿将表情卡分类放在两张(黑、红)背景图上。

2.你为什么会把吃甜东西的表情放在红色背景上?;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为什么会把吃苦东西的表情放在黑色背景上?

(五).总结

1.我们尝了两种不同的味道,大家也做了记录,知道不同的味道代表不同的表情,也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示,你还尝过哪些味道呢?

2.大家今天最开心的是什么?

活动反思

《纲要》中提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兴趣点,来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碰碰响教案反思(篇8)

设计意图:

我选择设计了音乐游戏《碰一碰》,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情景中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更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对自己身体各关节各部位的了解,同时激发幼儿对音乐以及音乐游戏的兴趣,并且试图让幼儿在自己的唱游中不断丰富新游戏,新规则,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提高孩子之间的合作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随音乐旋律愉快地进行游戏。

2、感受乐曲活泼有趣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歌曲录音带、身体各部位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趣部分:

1、律动:《请你摸一摸》(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做摸摸头、拍拍肩、跺跺脚等动作,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对自身各部位进行了解。)

2、欣赏音乐,了解歌词内容后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激情部分:

1、教师示范游戏:师:“这首歌曲不仅好听,而且还能做游戏呢,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两位教师随音乐示范游戏。(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让幼儿对游戏方法及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幼儿参与游戏打下了基础)。

2、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每句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第一遍先让幼儿自己跳,掌握基本;第二遍鼓励幼儿找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跳一跳,初步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愉悦部分:

找一找,玩一玩。(在这一环节中,全体幼儿一起参与游戏,由于人多拥挤,教师应在游戏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听音乐,随音乐旋律和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同伴之间不互相拥挤。)

(四)主动学习部分:

幼儿改编歌词进行游戏。师:找一个好朋友,看看你还想和好朋友碰哪里?(鼓励幼儿说出小朋友之间还有哪些部位可以碰一碰,教师用图片做标记后,组织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

(五)师幼一起评价游戏情况。(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及表现力和创编能力等组织幼儿进行自评和他评,并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要求幼儿能边唱歌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但是通过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示范,这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