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4-04-09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系列(10篇)。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的一个过程,比如这本作品,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经过仔细评估小编认为“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是一篇值得阅读的文章,请认真阅读本文以获得更多信息!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1)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素的语言风格,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里行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充满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

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其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现象入手,分析其弊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笔者的理想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

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们不知道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触及成功的每一个可能的黑暗点,他们才能创造成功的火花。

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老师停止打,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对自己存在的信心。给了我激励和希望。

从作者的自我介绍中,我们知道这个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教育家,这是他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

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想到的问题。他们给了我灵感,为我未来的教育事业找到了目标。

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有的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有的人,实际上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

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2)

赤光中心小学邹武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世界观、人生观不同,梦也自然不同。梦有大梦想,也有小梦想。

“中国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是由每个中国人的小梦想组成。每一个中国梦都实现了,中国梦也真正实现了。

《山村教育之梦》此书是袁伟东校长的山村教育之梦,是属于山区农村教育这一块的梦想。这是袁代学校对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探索和总结。这本书是以**的形式写成的,记录了教育教学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成果。

为我们每一个山区教育者作了榜样。

书中内容丰富而广泛。从课堂教学到课题研究;从学生管理到学校管理;从学生行为到师德修养;从学生阅读到学校文化建设;从做一名好老师到做一名好校长。都是以人为本、培养合格的学生为中心。

翻阅全书,感受这厚厚的文字、沉甸甸的书。袁校长用32年的教育生涯,书写了山区农村的教育之路。提出了“打造山区农村品牌学校”的目标。

宣读赤光中心小学的变化;宣读山区农村学校的变化;宣读山区农村教师的变化;宣读山区农村教育的变化。看出了校长的心思,为“打造山区农村品牌学校”的教育梦呕心沥血。现在,袁校长已经50岁了,18岁开始从事教育事业。他在三英尺高的平台上坚持了32年。

我作为中青年教师无不敬仰。

袁校长开启的山村教育梦想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蓝图。这是山区农村孩子的光荣,也是山区农村教育的希望。我们中青年教师要继续描绘而不仅仅是描绘蓝图,弘扬山区农村教师的奉献精神,实现校长的农村教育梦想。

最后,校长在书中的《跋》就说:“中国梦,我的梦!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让山区也有漂亮的校舍,有美丽的校园,有先进的设备,有高素质的师资,让山村的孩子也能想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有优质教育,是我们的山村教育之梦。

”只有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以“打造山区农村品牌学校”为目标,营造“书香、乐韵、墨馨、人和”的校园文化,实现山区农村教育的蓝图,实现校长的山村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3)

今天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它给了我心灵极大的震撼,思如潮涌。我们教师的一个个绚烂的梦在朱永新先生朴实的阐述和鲜活的事例中逐渐真实,它们变得是那么清晰,甚至只要你一伸手便能触摸到它们。全书没有空泛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笔调清新、通俗,从小事着眼,小中见大,催人深思。

朱永新先生提倡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只关注当下,只看分数,考上大学,只会成为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拥有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朱永新先生说,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人有知识,更是让人有知慧。

他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它很受欢迎。这让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穿越云层看太阳的感觉。

学和教的目标清晰异常的摆在了我们眼前。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是:建设学术型校园,师生共同撰写**,倾听窗外的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理想课堂,这些都是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充分结合的。这就是我们打开新教育之门的钥匙。

成功的教育**于教育实践,教育者只有静下心来,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只有从这一个起点出发,我们才能真正走上新教育的康庄大道。

细读全书,不仅给人以新颖的感觉,更有内心的激扬,它不但让我们清楚了我们的目标,也教会了我们方法,更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学校的师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找到一种成功感,使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能够成才,并最终取得一定的成绩。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4)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在书中,作者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勾勒出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和家长。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的“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所谓理想,就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先生凭着对教育的至爱和理解,利用自己游学讲学、出访考察的机会,以教师、教研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多重身份和国际视野、专业眼光,向我们介绍、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学校》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学校;在《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有声有色的学生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长》中干脆自己提出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建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于它是有根据的(扎根成功的教育实践),它是合理的(符合教育发展要求)。

至于书中的教育素材,如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一切与教育沾边的人而言,《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认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

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说:“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

”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对名校校长们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

”(《理想的教师》)这些批判因为立足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

朱永新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我们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理想的教师,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朱永新先生又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

”教育没有理想,即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指出了我努力的方向,也让我对自己的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每个岗位都充满竞争,教师之间的竞争往往大于合作。目前,教师专业的专业特点、工作体系和评价方法都需要竞争。但笔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远,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合作,社会和教师职业也需要合作。

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的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需要学会合作。为了成为一名受欢迎的教师,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换位,二是尊重,三是互利。

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民怎样学会合作。

从《我的教育理想》到《新理想之梦》,一股“理想旋风”正在中国教育界兴起。朱永新先生成功实践了这种新的教育理论文体——“教育理想”文体,而且“教育理想”的“专利”也不再属于朱永新,千千万万的教师们正将这种理想具体化、系列化。在教育在线网站上,我看到很多老师写的教育理念:

理想语文课堂、理想语文教师、理想班主任、理想教育和科学研究等。这种理想是建设的,也是批判的。我们坚信,当整个教育被理想的光辉和批判的锋芒所照亮时,它将是多么的美丽和纯洁!

每一位教师都会从教育理想中找到差距和动力,找到职业的魅力和尊严!在建设与批判的交叉点上实践和书写自己的交育理想,是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选择!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行,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我们怎么办?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又一个问题在轻叩我的心扉。如果你是教师——那么你“应该是胸怀理想、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长——那么你“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人。

”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的意切的意义,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的教育理想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新教育之梦》用整整一本书来讲述作者的教育理想。分别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这十个方面来阐述:

理想的德育,应当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适当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

理想的智育,应当充满民主精神,激发创造,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与社会沟通,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

理想的体育,应当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怀,树立公正、公平的观念,促使学生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学生打开世界体育之窗,并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联合起来。

理想的美育,应当是一种“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创造美育”。

理想的劳技教育,应当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促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走出校门,加强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联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构建“大劳育”的教育体系。

理想的学校,应当是一所有特色、有品位的学校,应当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远大理想的校长,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理想的教师,应当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

理想的校长,应当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珍惜学校的名誉,具有独特办学风格,胸怀广阔,能促进学校发展,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为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并能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理想的学生,应当品行端正、富有理想,积极进取、敢于创新,自信自强、乐观向上,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善于与人合作、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理想的父母,应当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挖掘孩子的潜能,以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有着和谐家庭关系,永不对孩子失望,善于学习,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教育。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惠济征稿”,我看到了书上上很多老师的文章,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6)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梦,之所以称之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

年幼时,爱对着蓝天诉说心中的梦想,诸如得到一块心爱的糖果,当上班里的小干部,评为一学期的“三好学生”……年少时,梦想依然纯真,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学,琼瑶笔下的浪漫爱情,城市那端的现代生活……后来,梦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了,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多年,年轻气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尽,自己,也终将成为芸芸众生里,那种及其注重现实,不赶浮想联翩的人了!终日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两点一线间来回奔波着,以为这就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所该有的该做的。

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教书会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教师要创造什么?教师创造知识,教师创造人生。知道自己的职业无尚崇高美好,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更把这一切看作是一个瑰丽的梦,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我们竟和重重压力下的学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再来回忆当时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7)

《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写给广大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普通工作者的专著。不知道老师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样的体会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几篇《新教育之梦》 读后感 ,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对“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学相长,体会成长的汗水和笑声。

但是,教育的现实非常残酷,因此坚持教育理想是非常悲惨的。坚持内心教育理想的教师,要么为理想英勇牺牲,要么为理想卑微地生活。在现实面前失去一团狼藉,理想是人生磨砺得面目全非。

因此,大多数教师会选择一种更现实的方式:背叛灵魂,放弃理想的生存和生活。相信每个走进教师职业的人都曾拥有过教育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不成熟,在残酷的现实中,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成熟了。

成熟意味着放弃,放弃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理想,然后我们无情地生活。

一直背负着梦想,是不是生活的枷锁?放弃梦想,心却不甘心。谁能够告诉我们,这种悲壮的坚守,价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毕淑敏在《蓝色天堂》中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可以让你以不同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做出新的尝试,种新发现自己。

事实上,学习也是一种旅行,从一知的世界到未知的世界。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

根据这些学习理论,我们会发现学习也是一种旅行。

旅行既要费钱,很多时候还很费力,但是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旅行从来都是旅行者心甘情愿的选择。那么,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够像旅行一样,让学生再苦再累也愿意主动投入呢?我们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但是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和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促进儿童探索和学习的最现实的内在动力之一。各种教学模式大多是形式上的变化,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来自**?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教师通过挖掘学科知识内容本身的魅力,以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打开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对学科内容的深入**中获得丰富与充实,这种兴趣与快乐才具有持续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能够将这种乐趣保持一生。当一个人一生都能坚持下去,他自然可以达到这个领域的极限,达到最高水平。

爱是因为喜欢,喜欢是因为兴趣。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在语文、历史、经济、政治、哲学这些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中,背诵,默写,抄写,填空,照本宣科的讲解,标准化的试题答案,我们看到了这些扼杀学生学习兴趣,只是有助于直接提升考试分数的方式成为经验大行其道的时候,就可以明白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课堂,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即使被迫坐在教室里摆出学习的姿势,也没有真正的学习。也许我们都应该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在哲学课堂上,我给学生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提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而是伴随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你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工作只是新学习的开始。有学生惊叹说:

那这辈子岂不太痛苦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说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分数,这种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进。对于教育而言,更可怕的是,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观念指导下,我们认定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于是不断强化学生这种痛苦的体验。

西方成功研究曾经有一个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他们的业余时间,一个人的命运是在晚上8:00到10:00之间决定的。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这种业余时间的学习往往很好,因为它是在利用学习,而且出于自己的意愿,没有任强迫。

在互联网、**教育、各种社群**的时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学习渠道、学习资源了,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式非常多,而且门槛还很低。这个时候,只要你想学习,机会总是在你手中。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否愉快,是否有真正的收获。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是我们的教育确没有与时俱进。知识的传授,方式的训练,已经越来越失去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我们的教育需要进入通过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充实与快乐,以激活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内在动力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向。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8)

——做具有开拓能力的专门人才

汪有仁教师要形成“综合型”“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格特质。要做到:身心健全,精力充沛,情感丰富,个性鲜明,视角敏锐,思想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创造欲;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整合的综合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善于从总结他人的实践、创造和发明中获得启示和动力,并不断地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科学的**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有理论批判的胆识,有实践探索的勇气,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另辟蹊径,走前人未走的路,做前人未做的事,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事物,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难题,构建前人未建构的构想,提出前人未提出的见解;敢于无拘无束地挥洒智慧和热情,用真挚的情感、真诚的心灵去体念知识所负载的社会价值,去诠释文化所蕴含的生命意义,去感染、激活和唤醒那一颗颗渴求成熟和成功的心灵。

教师要有宽广的教育视野。要不断探索实现教学追求和教育理想应实现的动态发展观。这种动态发展的视域涵盖二个层次:

一是为不断实现教学追求,要积极吸纳中外经典教育经验理论,把握中外教育新理念、学科知识和学科课程变化、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动态、人的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教育视域;二是为不断实现教育理想,要关注国家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发展,教育政策的变化和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创新等方面的教育视域。有了宽广的教育视野,就能深刻认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重要性,就能把教育视为“是民族教育振兴的基石”,是充满乐趣、充满幸福、充满希望的事业,从而澎湃教育的情感活力和思想活力,萌生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拥有宽广的教育情怀和高远的教育追求。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品质。良好的教育质量是形成教育发展能力的前提。教师的教育视野及其内涵决定了教师良好教育品质的表现形式。

从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要把终身学***教育生命的日常生活形式,形成自觉学习,不懈求索,努力创新,追求卓越的职业习惯;从专业实践的个性化发展来说,要不满足于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把书本知识活化为感受性知识、体验性知识、生活性知识,以至问题化知识、智慧化知识,实现知识观和知识传授的飞跃;要不满足于知识与结论的传授,而是揭示知识与结论产生的过程,以开启学生心智,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情感、智慧之流在知识和结论产生、演化的长河流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结论的同时也获得了发现知识和结论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实现教学观和教学方法的飞跃;要不满足于传道、授业和解惑,而是自然、巧妙、有效地把知识、技能、智力的发展与情感、态度、信念融合起来,转识为智,转识为能,转识为情,实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飞跃;要不满足于对学科知识或实践活动的建构,而是通过情感性思维、建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使独特的思想见解、开放的创造心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成为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个性和品格的全方位提升,实现人才观和教育理性的飞跃。

2008年3月18日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9)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仅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更需要成千上万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如果你宽容地对待你的孩子,你会得到退后的喜悦。如果教师宽容地对待孩子,意味着她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如果一个老师宽容地对待她的孩子,那就意味着她科学地对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失望。同事相处,朋友相聚,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但如果你能宽容地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中的智者。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笔记(篇10)

读罢《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将教育的本质诠释的淋漓尽致,教育的未来、教育的理想进行了美好的憧憬。朱永新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的引言中用了英国盲人教育大臣戴维的故事---他不断追寻理想,最终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在这本书里,掩卷沉思,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新教育之梦》一书文笔清新优美,寓意深刻透彻,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激情,充盈着诗意,澎湃着理想。朱永新老师从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到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娓娓而谈,让人感觉犹如与智者交流,又如与长辈沟通。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的应是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中的罗列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八点。使我豁然开朗:原来,人生有梦才精彩!

读着朱老师清新的文章,激起了我对未来的向往:和同学们谈天说地,聊他们的未来与梦想,望着那张张可爱的面庞;向往着美好的教育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教育蓝图……学校不再是学生的牢狱,而是他们快乐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教师不再是重复的机械教学,而是充满激情与理想,追求卓越与创造,为学生打开心灵之窗,开启诗意田园之门。但是如何成为一个既有诗意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如何成为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且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如何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又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呢?《新教育之梦》带给我许多思考。当读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可是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激情没有不懈地追求卓越的努力,又怎能会成功?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书,是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让我们从这里出发,去穿越那些伟大的灵魂,去拥抱生命中每一次的绽放。

让我们重拾自己的梦想,一路不断地追寻!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