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尊严教案

时间:2022-08-14

【课件收藏】 《尊严》教案模板。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课件收藏】 《尊严》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培养学生品评文字的能力;初步接触了解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通过抓住描写年轻人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年轻人的自尊的品格。适时引入两篇课外例文,帮助学生体会到除了语言描写,其实神态、动作和外貌描写同样重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一、 未成曲调先有情——营造强烈的阅读期待

师:在杭州这个城市里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还很年轻,四肢非常健全,可却不愿意通过劳动来获得更好的生活。他们或是蜷缩在城市的角落,或是出没在人潮之中,通过行乞来维持生存。这就是城市里的丐帮。其实他们最缺的不是钱,你们知道他们最缺的是什么吗?

师板书题目:尊严

生读题

师: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个处于困境中的年轻人是怎样努力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的。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记住一定要读准字音,不漏读,不多读一个字。

生初读课文

(插入导学案)

二、 初读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年轻人是怎样来捍卫自己的尊严的?

生1谈拒绝吃白食

生2谈

生3谈

三、 聚焦语言——初步感受年轻人的形象

师:是啊,在背景离乡的逃难路上,年轻人和他的同伴们已经几天没有吃上东西了,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朴实的沃尔逊人及时施舍,就像是雪中送炭。于是,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是只有一个人例外,他一定要坚持先劳动再吃食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样说的。

师:自由读一读2-5段,找出年轻人说的话。

生:2-5段

师:划出年轻人说的话,读一读。

师出示: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生自由读一读 先劳动再接受食物

师:听了年轻人的话,你有什么感觉?

生1谈骨气

生2谈有尊严(他的尊严表现在哪儿?)

生3谈不一般(不一般?他和其他逃难的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师顺势引导:同学们,像这样的描写,就是语言描写,通过朗读说话者说话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说话者的形象。 师:当年轻人一定要坚持先劳动再吃饭,捍卫自己的尊严时,其他逃难的人此时又是怎样的呢?

引出: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过渡:师:看来,年轻人其实并不饿?或者并没有像他的同伴那样饿吧?

生:饿

师:请同学们再默读2-5段,找一找那些语句告诉了我们其实年轻人也很饿?可以用波浪线画下来。

四、 找一句话——体会年轻人的不简单

师:那么年轻人到底饥饿吗?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师:这是一句外貌描写的句子,作者只用了两个词语来介绍了年轻人的外貌。

生: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师:同学们,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谈

{脸色苍白}

同学们,脸色苍白的意思就是————

我看到的同学们的脸,个个都是红扑扑的,说明我们是健康的。那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见过脸色苍白的人? 生联系生活体验谈

生1

生2

师:透过他那张脸,你会感受到这个人——

生:不健康,营养严重不良,快死了

{骨瘦如柴}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个年轻人特别的瘦,瘦到骨头都露出来了。

师:瘦得如同——“柴火”,为什么不是瘦得如同“木头”呢?

生:木头光滑,柴火凹凹凸凸的,

师:想象一个人瘦到像木柴那样凹凸不平时,这个人给你是什么感觉?

生1:

生2:他可能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吃过一点东西了

生3:每天可能就是以树皮充饥

师:是啊!正如同学们说的,这样一个骨瘦如柴,很久没有吃东西的年轻人,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师:当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应该和其他逃难的人一样——

生读: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是呀!看来年轻人此时也是饥肠辘辘,饥饿难耐啊!可是当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却这样说—— 生读(疲惫、虚弱):“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话需要我做吗?”

师:假如你就是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生1读师评(我听出了年轻人的极度虚弱)

生2读师评(此时他还能这样神龙活虎地说话吗?)

生3读

师:这样一个年轻人,面对着食物,强忍着饥饿,提出先劳动后吃东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谈

师顺势引导:是呀!一句简单的外貌描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年轻人真的很不简单,那么还有没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年轻人此时是那么的饥饿?

【环节】☆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想象年轻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喉结上下动了动}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动了动,说明此时年轻人看到食物,很想吃,说明他很饥饿。(师评价: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会从细微的地方发现问题。)

师:还有吗?

生2谈

师:这句话除了让你感受到了年轻人此时饥肠辘辘,句子中还有哪个词跳入你眼帘,让你特别有感触?

生:顿时灰暗

师:年轻人的目光为什么会顿时灰暗了呢?

生:——(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就让学生快速浏览2-3段)

生谈:杰克逊大叔没有活儿让他做。

师:既然没有活儿可做,年轻人完全就可以吃东西了,可他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生读:“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年轻人又一次拒绝了食物,同学们可别忘了,年轻人此时也是饥饿难当啊!他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使他再一次拒绝了送到嘴边的食物?

生1谈

生2:不劳动就吃别人的食物就等于接受了别人的施舍,和乞丐又有什么差别?

师:你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我们大家,要自重。

师:假如你就是年轻人,你会怎么说这句话。

生2读:“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生3谈

师小结:一方面,由于饥饿难忍,迫切需要食物,另一方面,他又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这样不就接受别人的施舍,低人一等吗?此时此刻,年轻人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谈:矛盾、失望

生读

师:是啊!正是因为他认为不劳动白吃别人的食物就等于将自己看成了乞丐,即使自己饥饿难忍,但是他仍旧拒绝了送到嘴边的食物

生齐读:“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体现年轻人饥饿的句子还有吗?

师:如果让你来夸夸这个年轻人,你会怎么夸呢?

生夸:——

【环节】

年轻人站起来说。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师:年轻人一个动作——站,怎么也让你感受到了他的饥饿呢?

生谈——

师:刚才年轻人拒绝食物,不是因为自己不饿,而是因为吃白食是自己道德不允许的,现在有了劳动的机会,便意味着有了——

师:你说此时此刻,年轻人的内心是怎样的?

生1:急切

生2:高兴

生3:————坚定(提示“!”)

生读好这句话——“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师顺势引导:你们看,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站起来”,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便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年轻人那种复杂的内心。

【环节】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五、 演读感知——师生表演读

师:是呀!体会到了年轻人此时此刻,是那样的饥肠辘辘,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坚持。因为当其他人忍受不了饥饿,丢弃了尊严,接受别人的施舍时,只有这个年轻人努力地捍卫着自己做人最低的准则:

读: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师生合作读

五、赏读悟法——揭示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重要性

师小结:可见,如果要写好一篇文章,突出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描写固然重要,但人物说话时的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同样是很重要的,甚至还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

作业: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体会,在抄下来。

编辑推荐

【课件收藏】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范例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你知道优秀的资料是怎样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收藏】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重点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设计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以外,还有个地方被称为第三极,你知道是哪里吗?(珠穆朗玛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看看我国的登山勇士是怎样征服珠峰的。首先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自读课文圈出不会读和不理解的字词。

2..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3..标出各段序号,并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小组内讨论:登山队员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

1.注音:峰巅砭骨崔巍滞留窒息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本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巅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9~15段)刘连满因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16~23段)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4.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提示: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

5细细体悟

a.通观全文,请你把能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提示: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

如:(第5小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第六小节)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第22小节)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

如:(第4小节)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

(第8小节)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第22小节)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b: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

c: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

明确: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我们可以想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顶峰时,那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啊!

五、作业

1巩固积累字词。

2.课后题

【课件收藏】 《琵琶行并序》教案其四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资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件收藏】 《琵琶行并序》教案其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过程与方法:

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4、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早读教师放录音范读,学生熟读、预习这首诗)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这个诗人是谁呢?他就是——白居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琵琶行》。

二、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三、整体感知: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四、诵读: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这首诗。

五、指导学生学习“序”: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2、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点明写作动机;(4)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六、学生思考、研讨下列问题: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4、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诗人送客闻琴(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邀见、弹奏《霓裳》《六幺》(明写、详写)

第三次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5、哪一次音乐写得最精彩?(转入精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音乐段

(一)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为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

1、找出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板书)

音乐特征情感

转轴拨弦和缓低沉(序曲)先有情

低眉信手声声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无限事

1、如急雨粗重急骤

2、如私语轻微委婉

3、珠玉落盘清脆圆润

4、莺语花底宛转流畅

5、冰泉冷涩阻塞压抑幽愁暗恨

6、银瓶乍破激越奔涌(高潮)

7、铁骑突出高亢雄壮

8、如裂帛短促急迫(曲终)、余韵悠悠

2、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

(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

(3)、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4)、景特描写烘托气氛

二、学习3、4、5自然段

1、思考:作者为何听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感动,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

2.阅读3、4自然段(板书)

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赏析

歌女(悲凄)

少年得意老年失意

年表貌美年老色衰

门庭若市门前冷落

下嫁贾人独守空船

(详写生平,略写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人(凄苦)

辞帝京,谪居卧病,

地僻无音乐,不闻丝竹

黄芦苦竹,杜鹃啼血

山歌村笛,呕哑嘲哳

(详写感受,略写生平)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重点巩固,难点突破: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四、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这真是(读《琵琶行》有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课件分享] 《方程》教案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分享] 《方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p53--54练习十一1,2,3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习题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 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 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自学指导(二)

再看图3说说图3 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自学指导(三)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自学指导(四)

再看图4说说图4 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自学指导(五)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课堂练习(一)

写出几个等式

自学指导(六)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 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课堂练习(二)

请大家写出几个方程。

四、小结:回答什么是方程?

[实用课件] 《蛋》教案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用课件] 《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1”和“许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1”和“许多”

难点:会说“若干个1组成许多个”反之“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 老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鸡宝宝。

师:鸡宝宝们,今天天气这么好,跟妈妈一起去散步好吗?边走边唱歌曲《母鸡下蛋》

师问:鸡宝宝们,你们听见了什么?

2、 师:哎呀,我生了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找。(幼儿找蛋)

二、还蛋:

1、 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个不同的蛋。

2、 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中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 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 请鸡宝宝把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在地上玩)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刚才你们每个人都给鸡妈妈一个蛋,现在又篮子里有几个蛋?(许多个)

3、引导幼儿说出“若干个1组成许多个,反之“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

四、画蛋:

1、师:咯咯哒咯咯哒,谁在生蛋呢?

师:出示母鸡下蛋图,原来是鸡妈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蛋画下来吧。(提示幼儿画1个和许多个)2、教师和幼儿一起吧画贴到墙壁上。请小朋友下次再来给鸡妈妈画蛋吧。

教学反思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精选课件] 寒号鸟教案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精选课件] 寒号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2.结合讲读课文,理解“漫山遍野”、“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4.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5.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6.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生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2个词语。

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哆啰啰,哆啰啰”这是寒号鸟的叫声,关于寒号鸟的故事同学们听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围绕寒号鸟讲了什么内容。

2.相关链接:

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

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中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号、当。

3.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4.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5.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6.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阵:耳朵旁偏上,右部下横较长。

枯:“木”的最后一笔变成点,“古”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方。

却:左高右低,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7.练一练:巩固字音。

四、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用“——”画出寒号鸟说的话,用“”画出喜鹊说的话,小组分角色朗读。

(1)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要读出喜鹊对寒号鸟的关心和担心,语气要诚恳。

(2)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从“傻喜鹊”中可以看出,寒号鸟很没礼貌,不但不听取别人的好心劝告,还说别人傻,真是自以为是。

要读出寒号鸟骄傲自大,不耐烦的语气。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评一评: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具体语句的朗读。

五、本课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示例:课文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

(1)摘苹果:复习生字词识记。

(2)练一练:巩固词语搭配。

2.谈话激趣:从哪里可以看出寒号鸟的懒惰?(核心问题)

二、品读释疑

1.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串珠问题1)

寒号鸟和喜鹊

2.朗读课文,用“——”画出喜鹊与寒号鸟表现不同的句子。(串珠问题2)

(1)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2)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3)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4)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3.品味所画的喜鹊与寒号鸟表现不同的句子,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串珠问题3)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从“一早”“东寻西找”“忙着”可以看出,喜鹊很勤劳。

从“只知道”“玩”“睡”可以看出寒号鸟很懒惰。

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表现。

4.“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从“温暖”与“哆嗦”,你能体会到什么?

“温暖”与“哆嗦”形象地写出了喜鹊与寒号鸟的不同处境。

这种鲜明的对比,照应了前面临冬它们不同的表现。

5.用心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课后第2题)

冻得直打哆嗦

热得直冒汗

……

冷得像冰窖

热得像蒸笼

……

点拨:这是练习带“得”字的短语。第一组“得”字的后边是补语,补充说明形容词的程度,第二组,“得”字后面是带有“像”的比喻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补充短语,也可以用上生活中的情景图片。

参考答案:A.疼得直打滚急得团团转酸得直咧嘴

B.冷得像冰霜苦得像黄连热得像火炉

6.练一练:

用上所给的词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1)喜鹊住在窝里。(勤劳的温暖的)

____勤劳的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

(2)北风狂吼。(像狮子一样)

____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

7.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学了本文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串珠问题4)

示例: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学了本文,我不但学到了写作方法,还明白了做人要勤劳的道理。

三、本课小结

总结主旨:

本课通过叙述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再次梳理文意,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五、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童谣《寒号鸟与小蚂蚁》

2.国学诵读。

六、作业布置

你在生活中见过喜鹊或寒号鸟这样的人吗?和老师、同学们说一说他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月度课件精选 《项链》教案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月度课件精选 《项链》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会认“蓝”“又”“笑”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和”等4个生字。

2、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很好玩的地方?河边呀,公园里呀,森林里呀……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最让你难忘的地方吗?(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师: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去过海边。他说那里可好玩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借助拼音或向老师请教。

2、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老师随机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进行口头扩词练习。)

3、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引导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以“找苹果”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认读生字,进行复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师:同学们,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出示配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浪花(雪白雪白哗哗地笑)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举手(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问题:小娃娃挂在胸前的彩色项链是用什么穿成的?(海螺和贝壳)这些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是从哪儿来的呢?(浪花冲到沙滩上的)

3、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小娃娃快活的脚印)是谁给它穿的?(小娃娃)

4、课文为什么以“项链”为题?(板书)

预设:①因为小娃娃的胸前挂着用海螺和贝壳穿成的彩色项链。

②因为大海的胸前挂着小娃娃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金色项链。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件收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本


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内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收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本”,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