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心得体会 >导航

信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29

信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模板。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有一些感悟,这时,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心得体会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如何动笔开始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信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信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

借助网络平台,聆听了解xx教授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通过专家的解读,对信息科技课程的概况、变化、核心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概括

首先,xx教授对于信息科技课程作了总的概括,信息科技教育是全民都要接受的教育,数字素养是未来公民必备修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发布,全新定位了课程性质,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更清晰地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对“促进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性意义”。xx教授也指出信息科技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观,提升国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了解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概括,才能为接下来的课程调整打好基础。

二、变化

接着,xx教授讲了本次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与之前的不同,一是课程属性的更改: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都具有显著的变化;二是课程总目标定位从信息素养变为数字素养;三是“跨学科主题”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说信息科技和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课堂的内容,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四是更加强调自主可控、原始创新和原创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忽视学生面临问题时“窥测方向”的过程,也就是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最初方向——原创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因此,心得体会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原创思维,使课堂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百花齐放”成为可能。

三、核心

然后,xx教授给我们讲解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要体现的课程理念,包括五部分:一是反应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价值);二是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结构);三是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内容);四是倡导真实性学习(实施);五是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评价)。从价值、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五部分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这意味着,学校在开展信息科技教学时需要引入在线教学平台,采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并开展学生自主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四、需要关注的地方

最后还拓展了解了一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人,不仅需要教授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创新力、学习力、迁移力以及其它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

xx教授阐明此次课标修正的目的是希望让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让课标真正引领、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我们作为信息科技教学的船长,在课标作为风向标的指引下,定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信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2

www.Zy185.CoM

今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颁布了课程标准,并改名为信息科技。暑假里,对于课程标准的学习,也在网络上听了一些同行的分享,我受益匪浅。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以新课改的宏观理念引进了新模式、新观念,核心内容是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为目标。项目式学习为基本途径,强调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知识场景问题,丰富了义务教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内涵。首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不仅有国家标准课程应有的属性,还具有属于信息科技独自的担当,比如探索创新精神、自主可控意识以及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等等。其次,在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时,学生愉快的学习、教师轻松地教学,家长放心的辅助,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信息科技的发展。最后课程标准涵盖四个学段,九个年级,对于学生的信息意识,每一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新课标明确表示每一个阶段学习的大方面内容,每一阶段都是相互衔接,不会出现重复内容。

信息科技课程的脚踏实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是课程发展迈出的辉煌第一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对此我不仅仅怀有敬畏之心,更多的是思考我能做些什么。信息课堂再不是单纯的使学生学习几个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学会几句编程,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特长。还要有实干之心,信息科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在讲授课程时,要基于新课标,确定一个情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提出是该学科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探索中寻求道路,在创新中总结经验,我也会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

信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4月教育部发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科技,信息科技课标中不仅将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还明确了算法、人工智能在课程逻辑主线中的位置,同时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也被重点做了阐述。

信息科技课标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与要义,便于广大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一、课程性质

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二、课程概念

1、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

2、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

3、遴选科学原则和实践应用的课程内容。

4、倡导真实性学习。

5、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平价。

三、课程目标

信息科技课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

1、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化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2、通过课程学习,要达成以下目标。

四、课程内容

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初中学生7-9年级,学段内容有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跨学科主题,互联智能设计。

五、学业质量

对于7-9年级学生而言,对于生活中的真实应用问题,能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短视频和协同写作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较精准的信息搜索、沟通交流与协作,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设计并搭建具有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和简单控制功能的简易物联系统,了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异同,知道网络中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通过智能终端或编写程序,读取并处理含有物联功能设备中的数据,能进行适当反馈或控制,体会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关系,理解万物互联的含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通过分析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技术基础的作用,以及搜索、推理、预测和机器学习等常见的人工智能实现方式,正确对待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战(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在网络应用中,能体会信息传输过程中协议的作用,识别网络谣言和不良数据,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保护信息,认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中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作用,感受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六、课程实施

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起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系统设计学习活动,突出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知、情、意、行融合发展的成长环境。

通过深入学习本标准,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推进以学生为体的学习方式创新;注重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自觉适应信息科技的快速更迭。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另外,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来学习新课标、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精心准备,认真组织教学,将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落实在课堂,为促进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提升,贡献我的绵薄力量!

信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4月教育部发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科技,信息科技课标中不仅将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还明确了算法、人工智能在课程逻辑主线中的位置,同时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性也被重点做了阐述。省教研员xx老师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专,很好地体现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那么,新课标又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从“技术”到“科技”

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这一个名词的变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训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它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培养方式重精英、重大城市,原来学校里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就是参加各种比赛的一小部分同学,因而没有办法实现素质教育,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而新课标中的“科技”导向是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是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科技导向下培养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而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新课标的实施把原来重操作、重知识点的信息技术,转变成重科学、重素养的信息科技,其覆盖面也转变为涵盖城市和农村、精英和普通的全体学生。

二、从“知识点”到“大概念”

大概念是一个学科的科学基础,大概念约定了一个学科的知识关系,所有的知识在这个地方可以变成一个知识网络,贯穿其中的是学科逻辑。11版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各项知识目标,而信息科技课的新课标里,就有6个学科逻辑主线,它能够在不同的年龄段引领我们的小朋友在知识网络上有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大概念。在信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跳出具体的知识点,聚焦上述6个学科大概念,因为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最终会导致只见树木,难见森林,并且零散的知识点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零散的知识点,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层级的概念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供多种体验来促进概念的建构和理解。

三、从“素质”到“素养”

原来的素质教育”重不同学科的知识,而“素养”重知识内化、实践和运用,所以新课标更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来学习新课标,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认真学习、精心准备,将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在课堂落地,为促进全国中小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提升贡献我们的力量。

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