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22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为了方便您我整理了以下信息:“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如果你觉得有用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圣人无常师,好的教案能让学子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途径。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篇1】

教学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在提问能力和咬文嚼字的功夫又上了一个台阶。

教学这课两处提问是亮点,一处在课题,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想问什么?孩子提出了很多问题,有梅兰芳为什么学艺,怎样学艺,什么时候学艺的,和谁学艺的……这些问题便成为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拓展的突破口;第二处提问是在第三自然段读完,由第三自然段关键句子发问,大家共同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梅兰芳是经过怎样的勤学苦练,最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个部分的内容涉及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所以也就作为第二自然段的一个突破口。

在学习课文关键句子的时候,学生不仅咬得准,而且咬到位。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他常常紧盯……游动的鱼儿”这句话的时候,我提出“你读懂了那些词,能圈画出来吗”。学生圈画得很准,“常常”、“紧盯”、“注视”都能够准确理解,我觉得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能够再立足句子本身,说说对整句话的感悟。整合度还不够高。

这节课还有一个闪亮的地方就是对“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这句话的理解,学生提出疑问,眼睛又不是嘴巴,怎么会说话?宋姗姗回答得很妙: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就是说他想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眼睛告诉大家。随后我又补充到: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都有这样的本领,他和观众交流,不仅通过语言,手势,还通过眼睛。俞老师的眼睛也会说话呢!你们从我的眼睛里读懂过什么?有同学说,你笑咪咪地看着我们,你的眼睛告诉我们,你很关心我们,很喜欢我们。有同学说,你生气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好象在说,我很生气……我立即夸奖他们:对,你们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篇2】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此次一课三上的教学任务。通过这次的活动,谈谈我的几点感受吧。

当接到学校的任务,知道要上这堂课时,我感觉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带语文课的时间不长。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次难得的“磨课”。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反反复复的修改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自我研修、钻研教材

由于习惯的、时间的等诸多原因,老师们往往只进行一次教学设计。这是许多教师与特级教师的重大区别之一。

对于个人备课,于漪老师对一篇课文的“三次备课”值得我效法并付诸实践:“拿到一篇课文,先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凭着自己的理解,备第一次课。第二次,找来和这篇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料,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的特色。上课和设想的东西毕竟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会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不断区别哪些地方顺利,哪些地方困难,对设想进行调整,再备第三次课。”

可见,课时备课一般经历三次对教学的设计。一是预先设计,也可称为“预设”;二是适时设计,也可称为“现设”;三是课后设计,一般叫“教后反思”,也可称为“后设”。 而我就在学校一课三上的活动中把三次教学设计都搬到课堂上亲身体验了一番。对教材挖的深度和角度不同,也会使课堂产生不同的效应。

二、同伴互助、挖掘教材

(1)在新课程校本研修活动中,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往往经历多次反复。如,“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堂跟踪--→反思提升”的集体备课程序。

(2)在校本研修中,不少地方高度重视教师间的合作和反思,开展“研修课”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说课或无声上课)----观课议课(献课)----反思修改(课后备课)。

(3)反思修改WWW.ZY185.cOM

我在听取观课者的研讨中,参与对话研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之后,我撰写教学反思,进行小结,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课后备课),形成研修课案例。

三、备课与终身学习

我以为,终生备课要做到这几点: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地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学科知识;参加系统进修,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

2、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活动中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中学”,进行行动研究和实践反思,加强与同行、学生及家长的合作与交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科研工作。

3、参加网络教学研究活动,撰写教育教学网络日志,进入专业聊天室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与全国的教师和专业人员交流,获取专业上的支持和帮助。

我在教学《梅兰芳学艺》时先让学生来嘴上说说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或者是梅兰芳怎样抓紧时间练习的学生都能说,但我总觉得这样的理解太肤浅,这样的诉说太苍白,对于梅兰芳的那种刻苦精神学生缺乏本质的、直接的体验,所以我在教学课文第二小节时设计了让学生“紧盯”“注视”着我手中的纸鸽,还强调不能让鸽子飞跑了。这样,我让“鸽子”从小范围的飞翔到大范围的飞持续了一小段时间,有的学生情不自禁的揉起了眼睛。接下来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的体会就显得真实了,对梅兰芳更佩服了,对课文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给学生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开辟道路。

民主的学习氛围,其显性标志是学生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其隐性的标志是平等宽松、和谐生动、乐学乐教。创造这种氛围,关键还在于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必须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成为深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中的共同参与者,和学生一同去探索真理的奥秘。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是否参与其中是分不开的。在上述课堂中,当学生展开争辩时,如果教师能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能够“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著名特级教师李烈曾经说过,要想真正站到学生中间来,要走好三步:第一步是课上一定要尊重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第二步是在课下要忘掉自己是老师,多与孩子交流。第三步是教师要真正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从而经常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适应孩子。走好了这三步,教师就会经常用一颗“童心”去平视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设计练说“梅兰芳先生,我想对您说——”让学生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学生可以自由倾吐、体会和感悟。感言于心,以心化言,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心灵的对话中就会活力四射。学生精彩的发言,既是情感的流淌,更是灵性的涌动;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

完成这一练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内有分工,小组成员有帮助,组内同学有进一步完善答案的意识,有共荣辱的意识。“一人说得好,全组都光荣”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篇3】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我们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以学定教,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在学什么、他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有几点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一、从学生质疑入手,以学定教。

由于初读课文时,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故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就从学生所提的两个问题——“梅兰芳是什么人?”“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答案;从第三自然段开始教学,先了解梅兰芳是什么人?再体会梅兰芳是怎么样从“不是唱戏的料”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的。

二、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文中有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紧盯”“注视”“著名”“京剧大师”“勤学苦练”等,怎样让学生能理解这些词语呢?其中“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一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在教学中,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眼睛没有神儿”时,老师采取的是“观察、讨论”法,让学生互相观察眼睛,讨论“没神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的讨论中,老师再根据学生所说的零碎的观察结果中综合出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

在理解“眼睛会说话”时,老师采取的是“猜一猜”的办法,出示四张京剧演员的图片,让学生看演员的眼神,猜一猜:从她们的眼神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看出了演员眼神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从而也理解了“眼睛会说话”的含义。

在理解“著名”这个词语时,老师采取的是联系生活,问学生认识哪些“著名的人”?学生通过回顾,说出了“杨利伟”“孙中山”“爱因斯坦”等名人,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著名”就是指“由于做出了贡献,被大家所认识、了解”。

在全组老师研讨如何让学生理解“勤学苦练”这个重点词、难点词时,我们发现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不就是对“勤学苦练”最好的具体说明吗?于是,

在理解“勤学苦练”这个词语的教学中我采用模拟生活情境和联想生活情境两种方式,化抽象为具象,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教师利用儿童喜玩的红外线玩具模拟演示文中鸽子飞翔的情境,让孩子们置换角色,像梅兰芳一样去“紧盯”、“注视”,接着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头晕了,有的学生说我的眼泪要流下来,有的学生说我的眼睛好酸的,看的出来学生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读句子找找梅兰芳练习的时间长不长?学生从“常常”一词中体会到梅兰芳练习的时间长,再让学生想象、猜测梅兰芳练功的时间,孩子们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看鸽图”、“观鱼图”……至此,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形象便在其头脑中鲜活、丰满起来。孩子们在这一直观形象、生动活化的过程中不仅领会了词义,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积累了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这一宝贵的阅读经验。

三、凭借教材,有效扩充、拓展。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体会梅兰芳拜师学艺时,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时的语气,我创设了“大家当师傅,都来说说梅兰芳”的情境,学生纷纷当起了“师傅”,用自己的话说起了梅兰芳,接着,我又让学生转换角色,变成了“小梅兰芳”,去回答“师傅”的批评;在这样的对话情境中,学生不仅明确了师傅说梅兰芳时的语气,还通过过合理想象,知道了梅兰芳面对师傅的态度和学习京剧的决心。

在学完第二自然段,了解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眼神之后,我紧接着问学生:“要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仅仅练好了眼神就行了吗?”学生凭着自己对京剧的了解,说出:要成为京剧大师还要练好身段、唱腔、动作等等。从而,对“勤学苦练”的认识更深了,对梅兰芳这位著名的京剧大师更敬佩了。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给予学生的体验的时间较多,在各个环节过渡和小结时语言罗嗦,导致了后面的拓展教学没有充分地展开、完成,这也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使自己的教学用语更为规范、精练,为学生的学更好地服务。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篇4】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课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我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团花图案作背景,再辅以梅兰芳的头像做成课件出示,一开课,就营造出浓浓的民族味道,为学生了解京剧作了铺垫。

然后通过让学生欣赏梅兰芳唱戏的片段,使学生对梅兰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导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读懂第一段,明白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唱戏的料子,并且知道什么是“料子”?

接着,由这样一个不具备唱戏条件的人最后有了什么成就?这个问题引出课文第三段,在这一段中抓住“世界闻名”、“京剧大师”这些词来理解梅兰芳所取得的成就,并用讲故事来使学生明白大师是指品德高尚,又有才华的人。抓住“勤学苦练”来使学生知道他的这些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再接着由“勤学苦练”这个词引出第二段,在这段中抓住“紧盯、注视”这些词来理解课文,理解词语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先让学生说,再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白眼睛会说话,这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结合实际就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里学习的四字词语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等词的回忆和读,使学生结合梅兰芳学艺的事情,既弄明白了这些词的意思,又使学生更加懂得梅兰芳的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上完了,我感到整个思路是很明晰的,重点部分也得到了落实,课堂中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方面,也有觉得有不尽人意、需要改进的地方。

可取之处:

一、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标

课标里说低年级课文应结合实际来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和课文的特点,在学习新课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课文,我就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同时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难点。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理解词句。

本课教学中,有“不是唱戏的料子、紧盯、注视、眼睛会说话、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等词语,是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我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来理解。

1、表演。对于一些动词可以让学生做动作进行模仿。如“紧盯”和“注视”这一对近义词,还有“眼睛会说话”我请学生配合老师做相应的动作,较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结合上下文。如“勤学苦练”一词,虽是出现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但是在第二自然段里写出了梅兰芳如何勤学苦练的,所以我请学生找出梅兰芳练习眼神的句子,充分理解他是如何常常练习的,自然,“勤学苦练”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并且渗透了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

3、补充资料。为什么称梅兰芳为京剧大师呢?我给学生补充了梅兰芳赈灾义演、留须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资料,让学生明白,梅兰芳不仅是演技高超,而且有爱心、有骨气。这样梅兰芳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会变得立体起来,对这个人物的品质感受会更深些。

三、联系练习,巩固词语的意思

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又重组了课文,巩固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学习成语。整堂课的教学很流畅,细节也处理得较好。

不足之处:

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不足。

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由于时间关系,第二、三自然段读得不够。应通过朗读深化学生的理解,所以应该加强读的训练。尤其是全文学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对其优秀品质的感受读一遍全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整体感会更强。

二、在充分说与读的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的总结

在讲什么叫“京剧大师”的时候,先让学生说什么叫大师,然后老师通过讲故事告诉学生大师就是在学问或艺术上造诣深厚,又受人尊敬的人。在这里我讲完故事后应该先让学生对什么叫大师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答案,下一个准确地定义。

三、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具有教学的机智

比如说在让学生进行学习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一部分时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还不能充分地把眼睛会说话了,准确地表演出来,这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很好的时机进一步深入地体会文本。这时可引导学生说看,大家经过努力怎么眼睛还不会说话了,可见眼睛会说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梅兰芳在练眼神时用了很大的功夫。这是多好的机会,但由于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够灵敏,失去了很好地机会。

主要对策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找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此来缩短质疑环节所用的时间,另外老师少讲,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篇5】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所以我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以学定教,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在学什么、他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有以下几点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一、从学生质疑入手,以学定教

由于初读课文时,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就从学生所提的两个问题——“梅兰芳是什么人?”“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答案;从第三自然段开始教学,先了解梅兰芳是什么人?再体会梅兰芳是怎么样从“不是唱戏的料”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的。

二、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文中有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紧盯”“注视”“著名”“京剧大师”“勤学苦练”等,怎样让学生能理解这些词语呢?其中“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一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其中我抓住孩子好动、好模仿这一特征,试着让同学来模拟演示文中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接着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头晕了,有的学生说我的眼泪要流下来,有的学生说我的眼睛好酸的,看的出来学生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

由于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给予学生的体验的时间较多,在各个环节过渡和小结时语言罗嗦,导致了后面的拓展教学没有充分地展开、完成,这也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使自己的教学用语更为规范、精练,为学生的学更好地服务。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篇6】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上完之后,我感到整个思路是很明晰的,重点部分也得到了落实,主要的问题是教师语言不够生动,学生个人朗读的兴致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首先,并没有把自己和学生局限在课堂,教科书的小圈子里,而是努力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而向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其次,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最后,当学生在理解上出现问题时,老师的指点并不是采用"告诉",而是继续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在观察,说说中去自悟。"紧盯"一词在感悟上,很有层次,先是让学生通过看图,表演理解"什么是紧盯",然后通过全体学生的体验,感受到"紧盯"时的辛苦,接着再通过语言的描绘,知道"常常紧盯"写出了梅兰芳学艺的辛苦和勤奋。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整堂课的教学很流畅,细节也处理得较好。板书的设计,清晰地展现了文章的脉落,清楚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缺憾:

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全文学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对其优秀品质的感受读一遍全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整体感会更强。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篇7】

可取之处:

一、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标

课标里说低年级课文应结合实际来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和课文的特点,在学习新课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课文,我就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同时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难点。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理解词句。

本课教学中,有“不是唱戏的料子、紧盯、注视、眼睛会说话、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等词语,是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我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来理解。

1、表演。对于一些动词可以让学生做动作进行模仿。如“紧盯”和“注视”这一对近义词,还有“眼睛会说话”我请学生配合老师做相应的动作,较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结合上下文。如“勤学苦练”一词,虽是出现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但是在第二自然段里写出了梅兰芳如何勤学苦练的,所以我请学生找出梅兰芳练习眼神的句子,充分理解他是如何常常练习的,自然,“勤学苦练”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并且渗透了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

3、补充资料。为什么称梅兰芳为京剧大师呢?我给学生补充了梅兰芳赈灾义演、留须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资料,让学生明白,梅兰芳不仅是演技高超,而且有爱心、有骨气。这样梅兰芳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会变得立体起来,对这个人物的品质感受会更深些。

三、联系练习,巩固词语的意思

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又重组了课文,巩固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学习成语。整堂课的教学很流畅,细节也处理得较好。

不足之处:

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不足。

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由于时间关系,第二、三自然段读得不够。应通过朗读深化学生的理解,所以应该加强读的训练。尤其是全文学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对其优秀品质的感受读一遍全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整体感会更强。

二、在充分说与读的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的总结

在讲什么叫“京剧大师”的时候,先让学生说什么叫大师,然后老师通过讲故事告诉学生大师就是在学问或艺术上造诣深厚,又受人尊敬的人。在这里我讲完故事后应该先让学生对什么叫大师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答案,下一个准确地定义。

三、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具有教学的机智

比如说在让学生进行学习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一部分时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还不能充分地把眼睛会说话了,准确地表演出来,这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很好的时机进一步深入地体会文本。这时可引导学生说看,大家经过努力怎么眼睛还不会说话了,可见眼睛会说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梅兰芳在练眼神时用了很大的功夫。这是多好的机会,但由于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够灵敏,失去了很好地机会。

主要对策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找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此来缩短质疑环节所用的时间,另外老师少讲,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篇8】

《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记叙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我在教学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对比中感悟。文章一开始就写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经过勤学苦练,“双眼渐渐灵活起来”,“眼睛会说话了”。这一正一反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开始,我出示梅兰芳小时侯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小时侯眼睛迎风流泪,有点近视,无神。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后,出示梅兰芳表演时的剧照和观看他表演时的录象,欣赏梅兰芳眉目传情的舞台风采,让学生感受那双灵活的眼睛。在理解“会说话了”一词时,让学生表演用眼神表演高兴、生气等,学生通过比较“会说话”已从初浅的理解到感性世界和精神领域产生了融合,会说话的丰富意义深深的内化到学生的心里。

二、抓重点词语体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燃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我在教学时抓住了“勤学苦练”一词,我播放飞翔的'鸽子的录象,让学生紧盯其中的一只,体会梅兰芳练眼神的苦;让学生展开想象梅兰芳在早晨起床时、散步时、吃饭后,一有空就练习眼神,感受梅兰芳学习时的“勤”。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挖掘出“勤学苦练”一词的丰富内涵,在词语中触摸感受人物的品质。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