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高考1977观后感

时间:2023-06-10

高考1977观后感系列。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考1977观后感系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1977观后感(篇1)

今天下午,我们兴高采烈的去体育馆看电影——《高考1977》。

电影开始了,刹那间,体育馆里鸦雀无声。

这部电影是讲,一些知识青年耽误了高考11年后,终于等上了高考。可是他们没有复习资料,他们只好去书院偷了些书和资料……

他们恳求厂长能给他们一次机会去参加高考,可是,厂长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找借口说要进行一次小测试,要是通过就能去,如果没通过就从此不要再提高考。有些人为了高考绝食进行抗议。一次,装喇叭的时候,强子在下面看着,上面的人喇叭没拿稳,突然,喇叭掉了下来,小根宝为了救强子,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是这件事使强子奋发图强要考上大学,否则他觉得对不起小根宝。他们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着。厂长最终被他们所感动了。后来,他们乘着车子在赶往高考的路上,突然,车子坏了。为了不耽误一分钟,他们赶快跳下车拼命笨向火车站。有些人,在途中跌倒无法赶到火车站,去参加高考。无情的火车站长,不肯多一分钟来等待迟到的人们。正在这时,他们的厂长出现,他们感到喜出望外,厂长把他们送进了高考的殿堂。最后,他们没有辜负厂长的期望,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了要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考1977观后感(篇2)

电影《高考1977》是一部纪念高考恢复举行30周年的故事片,该片以当年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北大荒为故事背景,叙述了当时北大荒某农场一批上海、北京等知识,克服以种.种困难挫折,终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1977年第一届高考考试。

整部片子充满着激情。是的,30年的高考,不仅仅改变个体的命运,更是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所以拍摄这样一部题材的电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承载着众多因高考恢复而改变人生的群体的回忆、感慨、叹息。

1977年高考恢复和-的复出有着密切关系,在-中-几经沉浮,在他下台的日子里,他依然在关心和思考着国家复兴大计,构思着振兴中华之伟业,在他重新上台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前,也许心中已经有了全盘的规划。然而,他首先就想到的是恢复教育、科研方面正常秩序,其中就包括恢复高考,为国家选拔、培养急需的各种人才,没有人才,一切振兴国家的计划也就没有办法实施,可以说1977年,一位老人的决策,改变了众多普通老百姓的人生,也改变了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歌颂他,不得不说。。。他是如此智慧的老人。对他的敬仰在影片中也有具体的表现,从观看-复出的纪录片、私下传送的有关-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广播电台播送的恢复高考招生的报道的故事情节及电影中大量有关恢复高考背景资料的旁白,我们很容易地感受到老百姓对伟人崇敬、歌颂之情。【WWW.fW76.Com 76范文网】

现在的我们,比起那时候真是幸福的多了。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现在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

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高考1977观后感(篇3)

因为这部电影是和同学们一起看的,所以让我格外有感触,我们一起感受了上世纪70年代青年人的亲身经历。影片中展示了潘志友、陈琼等知识青年为获取知识、参加高考做了一系列努力并且最后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的青年人的风采。

是高考恢复的一年,1977年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考试。在1977年之前,有许多像潘志友、陈琼一样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人们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希望。

在那种艰苦条件下,他们没有任何的高考复习资料,但是他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这一代的青年人是艰苦奋斗的一代,也是值得敬佩的一代。他们有着对知识的渴望,更有着为祖国付出的勇气和毅力。他们知道,一个人,不能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一个民族,更需要文化、需要知识、需要科学。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离开人才、知识、科学与文化的根本思想。他们是无畏的,他们的青春是值得的!

高考1977观后感(篇4)

“高考1977”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电影,乍一看电影名字,以为是一部为经历过那场重大变革的人而准备的电影,但在观看过影片后,才发现他也是和咱们这样的年轻人看。

影片讲述了一群因上山下乡而被耽误了xx年领悟的知青在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经历了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变革使他们燃起了要回家乡,要有完美生活的期望。体现了那时候知青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领悟的热情。

“高考1977”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励志电影,那些知青们为了能够高考并且透过它而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感染了剧场里的所有人。剧中的高潮部分,呢群知青为了追上火车发疯般的追赶那段深深感染了我。他们追得不知是火车啊,更是梦想,更是未来,而咱们此刻这一代人生活条件好了,教育设施好了,但是咱们对领悟的。热情却渐渐的缺少了。呢种为了理想而发奋打拼的精神不正是咱们却发的吗?无论在什么时候,这份对领悟的热情都不能少啊!

这次期中考试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复习是不够认真,不够专注,不够有拼劲!看了电影之后,我着实受到了教育,我决定领悟呢些知青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向着理想进发!

高考1977观后感(篇5)

3月12日下午,我陪舅舅走近了北大百年纪念讲堂,观看《高考1977》电影在北大献映。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为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献映。为什么我说是“非典型”,因为它不太拘谨,诙谐幽默;没有脱离生活,真实感人,细腻地诠释出亲情、友情、爱情,和那个时代知青们对知识的渴求,甚至让在座的80后、90后们都感同身受。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为何舅舅执意要我陪他看《高考1977》。我一直以为他那段上山下乡的记忆已如残旧破碎的灰白照片,却不知,那也是他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华彩。

前些天,他打电话让我帮他买两张《高考1977》的电影票。我是有点印象,在新浪看过ZCOM准备陆续推出10期《高考1977》电子杂志的新闻,但我确定这片子真的还没上映。不忍让他失望,我只好下班后带着笔记本回去,让他先看看电子杂志吧。电子杂志的背景音乐是电影原声,画面精致唯美,很符合那苍凉久远的意境。我真没想到,现在的电子杂志可以把一部电影表现得这么丰富完整。他看得入神,反复地看,那几天总是问我,后几期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后来,我到处求人,终于拿到了两张《高考1977》的首映邀请函。说实话,我是想去看看仰慕已久的主题曲演唱者――宋祖英。

本以为是一部刻板的主旋律电影,没想到拍得如此真实。那是一群真率淳朴的青年,欢呼着兴奋地观看小平讲话的黑白场面,雪窖冰天,仿佛封不住他们的梦想与热情。孙海英饰演的老迟简直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一个拧巴又可爱的老厂长,比王学兵和周显欣都还要出彩。强子、阿三等等几个新人演员也将人物刻画得非常传神。

影片是以潘志友和陈琼的爱情为主线。陈琼无悔地为潘志友留在深山里,“我答应老迟给我寻个婆家,就是想留下来,在远远的守着你,兴许,哪天你累了,想要找个人说说话,说说以前的事,我还在,还能陪陪你。”潘志友拿着草稿纸走出考场,对老迟说,“我考,是为她,我要把她送进考场,然后和你一起在这扎下根。”……陈琼以莫大的勇气为潘志友留下,而潘志友用莫大的勇气将陈琼送进了新的时代。想起匪我思存的小说结局,“今生今世,相见无期”。这样醇美的爱恋,也许只留在那深山里、车道旁,静静地让冰雪消融。

“历史反革命”陈甫德对陈琼深沉的父爱,留在未寄出的信纸上,那些无奈的呼唤,“琼儿”,跨过白山黑水,只化作一封陌路的书信,和一摞帮助女儿参加高考的复习材料。在那样的非常年代,不仅爱情无望,连亲情也是奢望……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我看到舅舅已经潸然泪下。

印象最深是这群知青们拼尽全力地追火车去高考的镜头,这也是电影海报的背景。他们一直摔倒,互相搀扶,不断地有人掉队。我在想,他们拼命追的不仅是火车,他们追的是希望,他们想要追回那被浪费在深山雪岭中的,的青春。

影片结尾,一直老顽固一样,企图用公章阻止知青们参加高考的老迟,赶着农场的拖拉机把他们送进考场,送进新的时代。老迟腰上挂着的那枚如金牌令箭一样的公章,为陈琼担下了私自递交假证明的罪名,“要是为了女儿,你敢私刻公章么?”……“我也敢”。他乐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孩子!”

最后的镜头是老迟在农场的广播,“陈琼,北京大学数学系录取。好啊,去北京上大学!张国强,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录取……”,老迟的声音依然通过大喇叭响彻农场的各个角落――空旷的田地,寂静的草场,从前知青们常常嬉闹的院落。

礼堂的灯光再次亮起,全场掌声雷动。我的思绪好久都不能从电影里拔出来,满堂的名校大学生都和我们一样,迟迟不肯离场。北大、清华、广院等等各校学生们都对影片发表感想,一位学生再次热泪盈眶;刚从纽约回来的留学生,激动得说要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朋友……舅舅对我说,影片正式上映的时候,要再去看一遍。

扶着舅舅走出礼堂,回到我们生活的年代。这里,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这里,无论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自豪地说“我爸爸是英雄”,可是我们却常常任性让父母头疼;这里,可以在阳光下尽情相爱,我们却常常轻易放手。这里,爱情的计算单位是克拉,友情是以酒杯的大小衡量,思念随时以每分钟80字的速度从指尖传出……我忽然迫切地想要留住《高考1977》的这份感动。

回家后,我和舅舅一起期待《高考1977》的后7期电子杂志,我要为他留住这些美好的记忆,也为自己收藏这份严寒中的美丽。收藏这一份温暖,这一份感动。

高考1977观后感(篇6)

3月30日晚,我在图文400报告厅观看了新片《高考1977》,看完后,我感慨颇深。我觉得,不论是当年的知青还是现在的我们看了此片都会被深深震撼,任何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未来的生活而奋斗过的人看了都会为之感动。

影片讲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为了考上大学而共同奋斗、相互激励的故事。尽管过去了30年,世事变迁,不过,作为和他们一样奋斗过的人,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当时的他们为了高考所做出的种种“不可思议”之举:偷偷钻进贴了封条的图书室偷书;深夜不睡觉,靠着煤油灯的微弱光线复习数理化;爸爸为了女儿,不惜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黑龙江送去复习资料和“证明”;反抗农场革命委员会提出的“报名资格考试”甚至集体绝食;为了赶到县城参加考试,在冬日早早起床,在去火车站的半路上拖拉机坏了,他们便索性跑到火车站,一路艰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搀扶、相互支持——这也算是他们为了打高考这一硬仗而艰辛准备、复习的一个缩影吧。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上大学,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为了改变他们的自己命运、整个家族的命运——这是没有年代差异的,甚至我相信,如果我们也处在那种环境下,我们也很有可能会很自然地做出和他们一样的行为。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一句话不禁让我想到了一篇文章——《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跨入大学之门,开始大学人生?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代中医更没有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照样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所以我觉得,进入大学,学习书本的知识并不是大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高效的、独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人云亦云的记忆能力。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但是反观现在的我们,客观物质条件比当年好了很多倍,大学也经过多次扩招,可以说,如今考大学的难度已经远不如30年前,竞争激烈程度也小了不少,但是和他们相比,我们似乎少了些什么——我们没有他们当年读书时的学习劲头。可能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但是,追求知识的精神,我认为永不过时,学会学习的能力,我认为永远都很重要。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情说吧,早晨为了贪睡不肯早起,上课迟到还带着刚从食堂买来的早餐;上课不专心听讲,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着短信,甚至女友就坐在自己的旁边;觉得昨夜睡得还不过瘾趴在桌子上“补觉”,或是压根儿忘了还有上课这回事儿,在床上继续和枕头“亲热”;下课了作业相互拷贝解决,或者是直接忽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宿舍里垃圾遍地,一脚踩上去感觉犹如太空漫步,一进门异味扑鼻;煲电话粥,每月比谁的通话清单更长;晚上业余时间与电脑为伴,或“魔兽世界”,或“梦幻西游”,或聊QQ泡美眉,到了熄灯时间还要靠着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再撑上两三个小时——这也是科技的进步啊;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进了考场还夹带着小纸条,或者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就是现在一些大学生真实的大学生活。30年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确丰富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上大学”三个字的内在含义——为了将来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更为了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都是这样颓废,那就是在浪费父母的金钱,浪费老师的精力,浪费国家的资源,更是浪费自己的未来,怎么说都说不过去。我也想奉劝这些人能够浪子回头,别和自己的未来开玩笑,哪怕是上帝也开不起这样的玩笑吧。

这就是我看《高考1977》这部片子之后想到的。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故事情节波折、人物形象鲜明、线索主次分明、表现手法新颖,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从一些小人物身上着手,反映了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一部不错的弘扬主旋律的励志影片,我觉得若它能走进中学校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高考1977观后感(篇7)

看了这部影片之后忽然想起自己的高三。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起来之后应对的就是慢慢课桌一大摞书本,重的连课桌的翻盖都开不出来,也有成叠的模拟卷在面前张牙舞爪,会有一把写完了的水笔笔芯,嘴里念叨的也都是些什么英语单词、语文的诗句,偶尔还会在某个脑子不太清晰的时候把某同学随口叫做AgCl,总之,高三就是在老师不动声色的说“你们要在高考中体现水平,把隔壁班的打的血肉模糊”这种恐怖气愤中度过。都说高三是黑暗的,以前的我觉得亦是如此。

然而一部影片却颠覆了所有的想法。

这是一个发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农场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在农场插队的青年冲破重重阻难参加那一次另一代人都难忘的高考。故事融合了更多的是一些暖色调的感情,比如男女主角陈琼和潘志友的感情,男青年之间那种真挚的兄弟之情,所谓“右派”的父亲与女儿之间的亲情,包括一向一根筋的农场长老迟也改变了对青年参加高考的态度。

看完整片电影,一个镜头一向萦绕在脑海中不肯散去。这就是知青们拼尽全力追赶火车去高考的镜头。他们为了参加考试,在冬日早早起床,坐着拖拉机去火车站乘坐开往县城的火车。半路上拖拉机坏了,他们便索性去追赶即将到站的火车。一路上翻越深山雪岭,充满艰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搀扶、跌倒了再爬起来,竭尽全力、不顾一切地奔向疾驰而过的火车。他们追赶的不仅仅仅是一列赶往目的地的火车,更是一列赶往未来赶往期望的时代列车。

因为年代的关系,也许我们不能体会到当时的知青们在应对恢复高考的时的情绪。也许,参加高考对于他们的好处再也不用听老迟的“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此以后就能够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付出的劳动,挥洒出的汗水还有泪水,甚至是鲜血都有了切实的回报。“”结束邓小平复出后,宣布恢复高考,这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新期望。

此刻,恢复高考已经30多年,我们已经把高考视为人生的务必经历的一个阶段,“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现今如此优越的环境之下,我们是不是更就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

“恢复高考对高考本身重要的多。”这句话也是被称为精华中的精华。在“”的十一年里,有多少优秀的领导人被判刑,又有多少知识分子,就如同陈琼的父亲,一个数学老师,被误判为“右翼”分子,此刻想想,“”的行为是多么可笑,一个名族,一个国家,居然能够抛弃文化,抛弃知识,那剩下的还有什么?只有愚昧和无知。

一个名族,一个国家在十一年的耽搁之后,最后有了改变的勇气,处在当时社会的人们压抑了太久,也发出了他们最终的呐喊。

1977,永远停留在了过去,此刻的我们要用遗忘做向导,引领我们向前进!

高考1977观后感(篇8)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早就听说过《高考1977》,但是自认为影片无非是在讲述一段历史故事,应该没有什么特色。今天早上看了这部影片,刚看了开头,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电影的风格是我喜欢的类型。看了剧情将介绍明白了它是一部历史励志剧。

该电影以1977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为大背景,讲述了东北某农场三分厂,许多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知青不堪农场生活,苦苦期待改变“知识青年”命运的高考的到来。他们为了参加高考苦苦挣扎着,该片讲述了他们积极争取参加高考的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忽然想起自己的高三生活。那时候我们虽然没有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因为心中有梦想,所以也是和他们一样为了高考,不顾其它的一切,起早贪黑的出入于教室和寝室之间。因为有考上大学,改变父辈命运的抱负,我也曾像他们一样求知若渴,再看看现在,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方向,在迷茫中度过本应该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大学生活。看了这部片子我又重拾了曾经的热情,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整部片子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三十年前的高考,不仅仅改变了个体的命运,更是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所以拍摄这样一部题材的电视剧,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让我们思考,激励着现代的年轻人,也让我们不忘历史,再接再励。它承载着历史的意义,更多地改变了我们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该片中提到了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他关心和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和复兴大计,构思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实了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在他重新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前,他对中国的国情已经了如指掌。他首先想到的是改革教育、科研方面的正常秩序,其中就包括恢复高考,为国家选拔和培养各种建设人才。没有优秀的技术人才,一切高喊振兴国家都是空话,一切建设社会强国都是空中楼阁。它是改革开放的领路人,对他的敬仰而非个人崇拜,在影片中也通过这些知识青年深刻的体现出来。

这部片子中,对于我们的上辈人来说,他可能是他们曾经走过的路,也许他们看到的是那段苦涩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以一个现代社会的旁观者的身份,从中找到了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做什么的方向。影片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时的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享受着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太多人接受知识却是被迫的,大好的青春时光可能被叛逆消耗殆尽。试想,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以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又有多少人能进入大学的课堂呢?如果还是那样,也许我们就不会再那么厌恶高考制度了吧。所以,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这部影片所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关于高考的深思,或许还有

对于人生的思考。作为一个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90后,我们面的挫折、苦难更是少之又少。正是这样,我们才需要好好地思考,对比与上一代的不同,我们从中可以学到我们缺乏的勤奋、节俭。高考,从来都被我们看作人生的转折点,在看了电影以后,对于高考我又重新审视了高考。通过高考,我们体会到的更是人生的意义。无论最终是否能考上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追求梦想的精神。

《高考1977》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励志电影,那些知识青年为了能参加高考并且通过它而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剧中的高潮部分,一群知识青年追赶火车的场面让我记忆犹新。他们犹如新生的太阳,冉冉升起。新中国的快速崛起很大一部分是由他们支撑起来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珍惜眼前的学习环境,争取最大限度地努力学习,不但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姓名:白倩倩 学号:

高考1977观后感(篇9)

昨天晚上看了电影《高考1977》。

1997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面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在影片中,当人们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这过程中小根宝不幸的死了。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所感动。支持所有的人去参加高考,而且在他们有困难的时侯,还帮助他们。虽然求学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终的结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现在高考已经持续了30几年。有许多人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的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大学,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如果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篇10)

从未想过,自己竟会哭得这般这般稀里哗啦,看来从内心深处我还是老妈说的感性动物,见不得感人的东西,高考1977观后感。不过,在看这场电影的时候,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时代,我看过很多回顾那段时光的影片,更从父母口中多少听出了断断续续,或感人或滑稽的故事。但不知怎的,这一次却难挡我奔流的泪水,呵呵,好没有男子汉气概的话。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群60年代,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当时间一晃xx,家乡成为了回忆,自己的远大抱负变成了脚下一片一片的黑土地,现实和理想的强烈反差,被每日麻木的生活所掩盖。但当恢复高考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时,故事的主人翁们如同见到了阴霾中突现的阳光吧,通过各种手段,排除万难终于参加了高考。

与同类作品相比,似乎难免俗套,但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却是其中主人翁们对于上大学几近疯狂的向往、父亲与女儿之间亲情、男主人翁与女主人翁之间的爱情以及朋友之间的友情在那个时代的表现。

在其中,我感到了,父亲心中对女儿深深的爱,那是一种可以牺牲所有去挽留的爱,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父亲的无奈和悲凉,特别是看到父亲和女儿在门里门外的对话时,已难忍眼中的泪水。在那个淡化人性的年代里,人和人之间最原始的感情,都无法满足,再谈什么理想和信仰,就都没了底气。作为一个男人,让自己需要保护的人,忍受苦难,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大的痛苦。

xx的等待,是不愿再等一分钟的渴望,我感受到了那份渴望,所以热泪盈眶。

高考1977观后感(篇11)

“高考1977”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电影,乍一看电影名字,以为是一部为经历过那场重大变革的人而准备的电影,但在观看过影片后,才发现他也是和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看。

影片讲述了一群因上山下乡而被耽误了学习的知青在1977年-复出后,经历了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变革使他们燃起了要回家乡,要有美好生活的希望。体现了那时候知青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学习的热情。

“高考1977”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励志电影,那些知青们为了能够高考并且通过它而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感染了剧场里的所有人。剧中的高潮部分,呢群知青为了追上火车发疯般的追赶那段深深感染了我。他们追得不知是火车啊,更是梦想,更是未来,而我们现在这一代人生活条件好了,教育设施好了,但是我们对学习的热情却渐渐的缺少了。呢种为了理想而发奋打拼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却发的吗?无论在什么时候,这份对学习的热情都不能少啊!

这次期中考试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复习是不够认真,不够专注,不够有拼劲!看了电影之后,我着实受到了教育,我决定学习呢些知青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向着理想进发!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