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资源网 >资料 >导航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29

「课件参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课件参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wWW.zy185.com

人教版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个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

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导入,让同学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用幻灯出示问题:

(1)把8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2)把4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3)把2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2.前三个问题学生们会对答入流,那么这是会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分数,出示第四个问题。

(4)把1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反馈:(1)、(2)(3)题直接口答结果,并说说问题特点。教师板书

要点:平均分。

3.请同学讨论一下你能否用整数来表示第(4)题的结果?学生汇报……

4.既然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我们就要用一个新的表示形式来表示这样的数,教师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2.出示习题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3.学生弄清了“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分数

4.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

让学生自己松手来折出分数,并且正确掌握分数形成的过程。

精选阅读

[课件范本] 《吨的认识》教案(示范版)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课件范本] 《吨的认识》教案(示范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训练

2、填一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曹冲称象。

2、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有关资料的介绍。(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体验1吨的重量,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觉?40个有多重?(小组合作讨论)

得出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2、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吨。

3、即时训练(课件示)。

4、小结。

四、巩固应用

1、填数。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

3、小动物过桥。

4、我会填。

5、判断。

6、读一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3单元的知识。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故事和欣赏图片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讲授新新课时,让学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与吨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25千克,几个这样的同学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哈哈笑。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让学生感到很好的可视效果。

[实用课件] 认识钟表教案最新模板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课件] 认识钟表教案最新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钟面并学会认读整时。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钟、每个学生一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响,催人早早起。(打一日用品)

师:大家猜一猜,他是什么?(时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新授课

1、认识钟面

①出示两个钟面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时针、分针)

②让学生用发的纸制作钟面

小结:钟面有时针、分针、12个大格、12个数字。

2、认识整时

⑴出示主题图

提问:小红在做什么?她几时起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学生回答)

⑵出示3个钟面:8时、3时、6时

提问:下面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认识?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告诉大家?现在开始

(学生讨论后,汇报)

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⑶巩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

a.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

b.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c.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⑴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写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些时字就可以了。

⑵介绍用数字表示的写法

圆点后面两个0,前面是几就是几时(提醒学生冒号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⑶师拨钟,让学生用两种写法来表示(集体点评)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是明明星期六的作息时间表

提问:请大家看图说一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然后让学生有两种表示方法写在书上(学生写完后,集体讲评)

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时间,写出过小时后是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过1小时的含义(学生先做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了。时间很宝贵,希望同学们会安排好你们的时间,爱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布置作业

回去拨你的小闹钟,告诉你家人,你会看整时了。

课件推荐: 认识长方形教案.doc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推荐: 认识长方形教案.doc”,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

2、引导幼儿根据特征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3、引导幼儿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食物,学会区分辨认。

二、活动准备

1、数学课件《认识长方形》

2、幼儿操作卡

3、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各一张

4、长方形泡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小熊在墙上挂了好多画,好漂亮呀!你们看看这些相框好看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2、教师带领幼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1)教师出示长方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并说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正方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并说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以游戏形式进行交流探索。

(1)取出操作卡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认识长方形。

(2)取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泡棉,认知正方形和长方形。

4、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和联系。

结合课件游戏王国,教师引导幼儿将图形和物品对应连线。

5、操作练习完成后,结合课件宝宝探索环节,引导幼儿再次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投放方形的盒子,将正方形卡片塞到正方体的盒子里,将长方形的卡片塞到长方体的盒子里。

五、活动总结

方形包括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4条边是一样长的,长方形的两组对着的边是一样长的。

[课件参考]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如何写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课件参考]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如何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我的说课。我的说课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将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在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以及分数运算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课件)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课件)

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巧妙的扮演着引导着、组织者的角色。设计了情景设疑、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过程重于结果。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游戏比赛等形式来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课件)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课件)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们都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同样大的饼。猴王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了两块,给了猴1一块。(课件)猴2看见了,眼馋的说:“猴王,猴王,我要两块。”猴王笑眯眯的说:“别急,别急,给你两块。”只见猴王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四块,给了猴2两块。(课件)猴3更贪心:“我要六块,我要六块。”猴王想了想,把第三张饼拿出来,平均切成了十二块,果真给了猴3六块。

“同学们,你们听完故事后,觉得哪知猴子分得饼最多?”

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们自然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积极的思考故事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故事设疑,马上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课件)

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张圆片,拿出来代替猴王做的饼,分别按照折,画,涂的步骤,表示出每只猴子所得的饼,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更加确定,三只猴子分的饼确实一样多,有了实物的直观对比,学生不难理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可是为何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大小却相等?在此处,又设下悬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开端。接着,我因势利导,安排下一环节: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课件)

(1)我板书这组分数后,请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分子是怎么变的?分母是怎样变的?此时我将主动权全都交给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汇报结果。有的小组认为分子加了1,分母加了2等。我都笑而不答。而是鼓励学生逐一去验证各种猜想是否具有规律性。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直到有些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了2和3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此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发现,并让多名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增强了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再布置一个任务:你再从右往左看,又有什么规律?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时学生很快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

(2)就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分数的分子分母如果同时乘或除以0,会是什么结果?学生顿时领悟:要0除外。

(3)最后,我建议学生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两个发现,师生共同完善规律。此时我才板书课题,并告诉学生这一规律就叫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现在,学生明白了聪明的猴王原来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分饼的。即满足了猴子们的要求,又分的那么公平。(课件)如果猴4想要八块怎么办?如此设计,既首尾呼应,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高潮之后,我启发学生还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多层联系、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是巩固新知最有效的方法。我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我精心设计的整套练习都是以游戏加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课件)首先,我安排男、女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填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解题依据。接着,我又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游戏:我的分子填4,你的分母填多少?我的分母填48,你的分子填多少?最后在两个小组抢摘苹果的游戏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它遵循了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能帮助学生把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融入大脑。

总结:我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以猴王分饼为主线,贯穿全文。由情景导入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最后归纳规律,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了完美体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课件借鉴] 幼儿认识花的公开课教案范文(篇四)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课件借鉴] 幼儿认识花的公开课教案范文(篇四)”,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各种颜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学习从上至下地观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兴趣,感受体验大自然中的美丽色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颜色。

物质准备:选择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导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周围的花和草,感受周围环境的美,引起幼儿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欲望。

师:这里可真美啊!你们想在这里坐一坐、看一看吗?

二、认识野花和野草。

1、寻找自己喜欢的野花。

师:这里的草地又干净又漂亮,我们去找一找,再轻轻地摘一朵你喜欢的野花。

2、讲一讲自己喜欢的野花。

师:你喜欢的野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的观察。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再请幼儿与同伴交流。

3、认识野草。

(1)师:那一片绿色的是什么?小草长在哪里?

(2)引导幼儿拨开小草,观察小草,知道草长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长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松活动。

幼儿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让幼儿感知体验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和快乐。

四、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其他生活中常见的野花和野草。

「教案收藏」《认识更大的数》教案模板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收藏」《认识更大的数》教案模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上一节课内容的延续,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上一节课所获得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1.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猜想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数一数的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和一亿时就迁移了“十万”的认知过程,并鼓励学生对“一亿”进行大胆地猜测。

2.突出过程,引导探究,感悟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我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讨论、合作探究。例如:在学习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时,设计观察、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若干个

学生准备:若干张不同的数位卡片

教学过程

⊙回忆旧知,建立联系

1.想一想,做一做。

(课件出示订书钉图片、相应问题及答案)

(1)一小盒里装有订书钉1000个,一大盒里装有10小盒,那么一大盒里装有订书钉多少个?10大盒里装有订书钉多少个呢?

(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谁能一万一万地数,由一万数到十万,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还有没有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重温了计数单位“十万”的获取过程,为下一步学习更大的计数单位作铺垫。

⊙启发引导,探究新知

1.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1)谁来说一说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大数?

(学生自由交流)

(2)展示教材情境图及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人大约有十二万根头发;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三十八万四千千米;

据xxxx年人口统计,世界人口总数约六十九亿。

2.数一数,想一想,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百万”。(出示课件)

①在计数器上拨出9个十万,再接着拨一拨,10个十万是多少呢?

引导学生质疑:当十万位上有10个珠子时,应该怎么办?

(当十万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时,师指出这个数位就是百万位,强调:10个十万是一百万)

②组织学生在计数器上再次拨数,感受十万与百万的关系。

(学生再次进行拨珠活动,感受进位的过程,进一步感受10个十万是一百万)

(2)认识“千万”“亿”。(出示课件)

①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

(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认识千万,学生拨珠,“满十进1”,在千万位上拨一个珠子。师说明: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②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你能为它取个名字吗?继续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吧!

(学生分别为数位起名,并进行拨珠活动,得出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10个一亿是多少呢?比亿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吗?你能说出几个吗?

(学生通过拨珠活动认识十亿、百亿、千亿等计数单位)

小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还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如十亿、百亿、千亿等。

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